金黄的馅饼,像极了昨夜的月亮。
“哪些是豆沙馅儿的?爸爸。”儿子伸向馅饼的手停在半空中,仰起头来问我。
“这边三个是豆沙馅儿的,那边三个是肉馅儿的。”我一边指点着,一边告诉儿子。
儿子拿起其中一个,咬了一口,仔细端详着一下饼上留下的豁口,说:“爸爸,馅儿太少了吧?”
我没有说话,嘴里塞着馅饼。
当儿子一个馅饼将要吃掉一半的时候,他突然说:“这馅儿不是王致和的,应该是青食的。”我一惊,问:“不会吧,你怎么知道的?”
“你说是不是青食的吧?”儿子笑着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在一旁的妈妈也惊奇地问,“是不是你告诉他了?”妻看着我。
“没有啊!我没说,昨晚你买回馅儿来,我就放冰箱了。今天早上,我做馅饼的时候,他一直在自己房间忙自己的,没到厨房来啊!”我一脸疑惑的回答。
儿子看着我们,继续笑着说:“王致和的馅儿和青食的馅儿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红豆沙吗?”我这时候也已经马上吃完一个豆沙饼了。可是,我没有吃出今天的馅儿和以前王致和的馅儿有什么不同,都是甜腻腻的感觉呀!
“王致和的豆沙馅儿更加细腻,青食的不一样,青食的馅儿里面,如果你仔细品一品,会吃出红豆皮,有的时候还会有软糯的整个的红豆。”
听了儿子的解释,我放慢咀嚼的速度,这时,一粒软软的完整的红豆在我的齿间滚过,他是那样柔软,不留心去感受,根本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
哦!青食的红豆沙里面竟然有这样的奇迹等待有心的人去发现。我忽然想起林清玄写得一篇文章《垂丝千尺,意在深潭》在文中他讲到:
现代诗人周梦蝶,他吃饭很慢很慢,有时吃一顿饭要两个多小时,有一次我问他:“你吃饭为什么那么慢呢?”
他说:“如果我不这样吃,怎么知道这一粒米与下一粒米的滋味有什么不同。”
是呀,我们平时吃饭总是匆匆忙忙,哪里曾经去细细品味每一粒米之间不同的滋味呢。正如我们匆匆的走过无数的地方,却几乎没有停下来看一看身边闪过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的不同呀!
听到诗人周梦蝶的回答后,林清玄不禁感叹:“我从前不知道他何以能写出那样清新空灵、细致无比的诗歌,听到这个回答时,我完全懂了,那是自心灵细腻的品味,有如百千明镜鉴你,光影相照,使人们看见了幸福原是生活中的花草,粗心的人践花而过,细心的人怜香惜玉罢了。”
有多少次我们都是“践花而过”,就像匆忙地吞下一粒粒圆圆的、软软的、甜甜的红豆。美,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幸福,也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一颗“怜香惜玉”的心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