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听到我老姨对我抱怨她的婚姻不幸福,抱怨她的丈夫和孩子如何自私,什么活儿都要她自己去干,并在最后说一句:都是你老姨心软,要是换个心肠硬的,早就离开他们了,他们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每次听到她这么说,我都不禁思考我们这个社会对心软,尤其是对女性心软究竟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在我看来,好像女性说自己心软并不是真的在自责自己的毛病,反而是有些小骄傲甚至是理所应当的感觉,似乎按照传统女性就应该是心软的,就应该要为家庭付出很多,割舍不下任何感情。更可怕的是,这似乎是某些年代女性的共识,甚至说是女性的默认设定,没有哪个女性会特别骄傲地把自己心肠不软放到台面上说,娱乐圈的女明星也很少有公然立出这种人设的。
但在我看来心软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这其实是一种病。如果每个心软的人都能遇到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组成家庭,并且教育出的孩子也都是有担当的人,那这当然是美事一桩,但是现实中每个心软的女人是否都遇到了这样的如意郎君呢?当然不是,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社会新闻,甚至造成了家庭悲剧。心软总是与懦弱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并且对人总是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自己多去付出就一定会被别人看在眼里,从而更爱自己,对自己更好,这种人的自我价值感非常低,总是会把“我都是为了你呀”放在嘴边,但其实有这种价值取向的人往往都会“如愿”,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还被别人认为是理所应当,感恩?不存在的。婚姻和家庭并不是零和游戏,你好了,他们就会不好,所以你必须牺牲自己来让他们好,相反,婚姻和家庭更像是一种博弈,双方都在既定条件下寻求让自己最舒服的状态。这样达到的均衡会维持稳定的状态,家庭和谐不应该以其中一方的忍让为基础,而应该要大家共同努力创造。
我老姨的丈夫、两个孩子都是不如人意的,即便是在我这个外人看来,他们都是很自私的人,没有担当,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完全不管别人死活。而我老姨截然不同,她很“传统”:贤妻良母,厨艺出色,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家务小能手,对离婚有着非常非常严重的抵触情绪,为孩子倾尽心力,教育孩子时喜欢说:我那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一点也不知道感恩,无论孩子犯的是什么错误都能见到这句话,无论孩子愿不愿意听都说这句话,无论这句话是不是有效果都要说这句话。每个人活的理念基本都是不相同的,面对伴侣的毛病我们要做的是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能不能忍受,到底要不要在一起,而不是把希望放在对方能改上,每天通过苦口婆心的劝说来使对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是不切实际的,是把压力放到对方身上的做法,完全放弃了自己的选择权。确实,我老姨完全可以离婚,可总是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继续忍受,然后和我们抱怨,好像自己很伟大,勇于奉献。但其实作为旁听者我完全不能理解,我老姨夫明明做了很违反底线的事,而且不止一次,为什么老姨还不离婚,听完她的倾诉我并不觉得她有多无私奉献,反倒觉得她的想法观念有些病态,生活得没有自我也没有尊严。
人要想活得合自己心意需要具备很多技能,其中之一就是根据外界环境做出调整,这里的环境也包括人,当你所用的方式不能使对方承担起责任,那你就要调整自己的方法,而不是一套方法走天下,这样对方不会做出改变,只有你自己白白生气。坚决不要选那些没有底线的人,即使结了婚也要离婚,勇于做选择,不要以心软当借口。世上的人本来就有很多种,好的,坏的,不要寄希望于改造一个人,虽然人是会发生变化的,但是抱着改变别人的想法组建家庭会使你的行为变得无理取闹,人是为了能舒服才结婚的,不是为了活成别人要的样子才结婚。与很多人的认知不同,三个自私的人在一起生活未必会走向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相反,他们可能会活得更有秩序,因为他们都是一类人,他们互相理解,相互制衡,没有人心甘情愿付出,也没有人能坐享其成。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离开之后他们就会过得很惨,这只是你一厢情愿的看法。你离开之后他们必须要对自己负责,而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人终究要为自己的所做作为承担后果,无论是好是坏。如果心软的人用自己的忍让和一厢情愿换来家庭的表面和谐,那么其结局不外乎两个:第一,忍耐达到限度,终究还是得离婚;第二,她的老公和孩子因为没怎么承担过责任,被社会狠狠地蹂躏,结局不好,忍让和一厢情愿最终换来的也只是叹息和无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