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散文想法
【“学共”体验】一节“年”课,打消“年”气

【“学共”体验】一节“年”课,打消“年”气

作者: 薛春霞Cathy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01:43 被阅读2次

昨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前天,孩子们刚刚参加完全县最隆重的“狂欢节”----社火节。

在阴历中,正月十五是新年里第一个传统佳节,按地域或习俗的不同,对其称呼也不尽相同,有叫元宵节的,也有上元节之说,但在我们这儿,正月十五看社火,是延续了多少代人的传统。所以,这开学第一课呀,我不着急开新课,当务之急是要把昨天还嗨翻天的孩子们的头脑给安静下来。

说到安静,我想起了“学习共同体”,想起了寒假拜读的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或许他的一些理念或者说经验可以帮到我。

我们都知道,这世上顶困难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大脑。其实,这个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好几天了,最终的结论是:解铃还需寄铃人。既然孩子们的思想、情绪狂躁是由春节和社火所致,那么我就依着他们,不妨从谈论社火和年俗去破窗。

于是我花费了近两个小时搜集了关于本地年俗的图片,配以英文解释,比如腊月二十三小年,腊月三十除夕,还有春晚、压岁钱、团圆饭、饺子等,因为源自生活,因为有生活经验 ,一看到图,他们就沸腾了,不自主的小团体讨论便开始了!课堂似乎陷入了无法控制的乱象。

随机应变吧,让他们尽兴尽情吧。我安静地站在角落里,似乎并不存在,随他们聊着!

大概持续了三分钟,渐渐降低的分贝告诉我,该我出场了。没有责备,没有规则,只一句“你们知道如何用英语来介绍我们这些年事儿吗?”他们摇晃的脑袋和渴望的眼神告诉我,时机来了。

我只用PPT呈现图片及英文,他们恍然大悟的表情和唏嘘声显然在宣告着一种优越感。果然英语并没有那么难,原来那些单词他们基本都知道,只是不知如何组合。因为有刚才三分钟的“乱谈”,每学一个词块儿,他们就赶紧扭头给搭档卖弄一句。我也不拦着,只是稍微等等,其实这看似不守纪律的卖弄里,是他们将新知生活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恰恰是我们所追求的真学。仿佛是无意识的现学现卖,却是有着生活的气息和体验,在这不设防的交谈氛围里,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直到社火图片一出,鸦雀无声!“我不会了。”然后相视一笑!这是我最喜闻乐见的场面,孩子们敢于说出“我不会!”这并不是卡壳,却恰恰是真学习的契机。真的问题一旦被提出,这群孩子们呀,最乐意助人。

“不会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于是各种词典立马被搬了出来,我就在那得意地等着,等着他们说“查不到”。果然,一会儿功夫,他们就开始窃窃私语“怎么找不到呀?”

“对呀对呀,我也查不到!”于是回过头来,他们把目光齐刷刷地聚在我这。看着这些巴巴的眼神,准备充当“救世主”,但转念一想,还是再等等吧!“再想想看,你在哪些媒体或是平台可能见过?”

再一次寂静无声!突然,聪聪同学好似发现了“新大陆”般欢喜地蹦起来,“我知道,就是社火shehuo”。

“啊?唏!”质疑地叹声夹杂着失望的眼神。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问。

“我刚想起来,寒假我在英语趣配音里练口语时练过。那里边就是这么说的。”

“好极了!处处留心皆学问!孩子们,老师为寒假里坚持练习配音的你们点赞,为你们今天敢于说“不知道”的勇气点赞,为你们遇到问题能主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精神点赞,更要为我们不断发展壮大的祖国点赞!”这最后一句话一出,孩子们似乎一头雾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发展,中国文化已经走向世界,比如饺子,还有今天我们说的社火,还有一些中国特色的名词已经全球化,已经被各国人民熟悉,不需要翻译成任何一种外语,就直接霸气地说出来,谁都懂!”

孩子们面露微笑,一种融入了成就感和自豪感的慧心的笑。

接下来,谈到了“the Spring Festival Gala”,谈到了电视节目,我让他们猜我春节期间最喜欢的一档节目,只有零星孩子知道《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点,让我多少有些失望,有些担忧。这里我觉得应该插入浓墨去介绍。从我的偶像董卿,到嘉宾康震、蒙曼、王立群,再到四季冠军大学生殷怡航、高中生武亦姝、快递哥雷海为、理工博士陈更,个个饱读诗书,个个满腹经纶,个个腹有诗书,尤其是让我们自豪的康震、陈更更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而且这四季的冠军还真没有专门研究诗词的,而他们,就是用自己日复一日的热爱和坚持,在自己专业以外的方向,站到了成功的顶点。可见,人生若有心,处处可开花。虽然在英语学习方面,我们可能起点低,可能环境不足,但是你的热爱、你的坚持,还有你的专注,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滔滔不绝地演说结束了,才意识到我这“话痨”的毛病又犯了,但细想,这么好的教育契机,我定不能轻易放过,我必须让他们心中有热情,手里有方法,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优秀在哪里,以便继续坚持,发挥更大的功效。

铃声想起,时间好快,我不再赘言,只默默地整理着自己的物件儿,只听他们的议论又开始了,有说诗词大会的,有聊董卿的,有说英语趣配音的,还有说社火的……我暗自欣喜着,“你们就好好聊吧,最好聊出一个新爱好,或者一个新的方向或是方法,哪怕一个新的知识点,都是好的!”

走出教室,哼起小曲,看到教学楼上“创建学习共同体 ”的标语,没想到,第一次尝试,只一个话题,一堂课,竟开出了意想不到的各色花。“少即是多”,真的如此!我想,我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光,这光来自理念的转变,来自对孩子们学习过程的关注,来自对教育改革的信念!

继续前进吧,朝着光的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共”体验】一节“年”课,打消“年”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ku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