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大学普遍实行“宽进严出”的培养制度,本科教育淘汰率很高,我们国家,大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清退的很少。最近一段时间,电视、新闻媒体等相继报道各大学取消大学“清考”制度,严把毕业关的新闻,在网上引发了舆论,而这一切,缘于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要求各高校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由取缔‘清考’联想到‘感恩’教育虽然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按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考上大学还是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考上重点大学更难,属“严进”。有些同学一旦考上大学,脱离了老师和父母的管束,就开始变得迷茫,无所事事,像脱缰的野马,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人生规划,通宵打游戏、逃课,考试不及格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之前“清考”的存在,则让大学生毕业变得比较容易,促成了大学“严进宽出”的现状,“严进宽出”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因此我想到了“感恩教育”的话题,学校可以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父母供养他们读大学是不容易的,如不努力学有所成,会愧对父母,愧对家庭,引导学生反思目前所享有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第一眼看到“感恩”这个词,首先映入脑海的会想到谁?这么多年了有没给父母写信沟通感情呢?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每周和他们通电话几次?记得父母的生日吗?每年在父母生日的时候,是否会记得给他们打电话或送上礼物表达心意?
由取缔‘清考’联想到‘感恩’教育本人曾经在低年级学生中让同学们为自己的教育成本算过一笔经济账,以此为切入口引出 “感恩”的话题,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教育。一般而言,国家社会的教育投入是家庭的1.1-1.5倍,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开支,算出“理论学习成本”、“实际学习成本”、“人才资本投资回报率”(按每年10个月,每月22日,每天9小时,即每月学习198小时算 )。通过计算,很多学生发现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他们没有想到父母与国家每天对自己的投资人均百元,按小时算约10元,经常逃课的同学更是感到深深的震撼,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在学校的每小时需要这么高的成本;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更是没有想到自己在校一天的学习成本,是家里人好几天的生活费;同时让同学们跟家里沟通,看看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积蓄自己上大学的费用;而大家毕业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偿还家里这笔钱,通过算账触动了同学的心灵,把“感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个人成长、社会需要内化为个人的目标,懂得对父母和社会心怀感激。
课后很多学生主动给家里写信,与父母沟通,谈及自己算经济账之后的感想及学校的生活。家长也纷纷反馈信息,欣喜的感觉到孩子的变化,感谢学校的教育。由此可见,开展“感恩教育”还是有一定效果,也是有必要的。
感恩父母,每天都是感恩节。
下面附上相关的资料,如果是在校的小伙伴,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给自己“算算经济帐”哦,还可以好好的考虑一下: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何?如何降低学习成本?如何制定四年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含四年的总目标和每一年的分解目标)?算好了,能告诉我吗?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学校的那些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静待花开校园随笔。(或搜索关注微信号:jdhk910xysb)
附件:
人才资本投资分析―――算帐方知父母恩
由取缔‘清考’联想到‘感恩’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