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困局
翻开schedule,行程满满的,就好像电影小王子里的那个小女孩,妈妈帮她把每一分钟,每个小时,每一天,起床,吃饭,运动,学习,安排得一丝不苟。
妈妈说 看见了吗?墙上满满的便利贴就是你以后的人生。
我不知道后来小女孩的人生是不是真的如她妈妈所规划的那样,但是我,我身边很多人的确如此。
前两天,有大学同学在朋友圈晒娃,二胎。曾经,她最看不起家庭主妇,如今沦为全职太太已经三年有余,她说:我儿女双全,衣食无忧,却从来没有这么自卑过。
Lily,五年的相亲史,上到中科院博士老干部,下到90后小鲜肉,阅人无数,至今还是俗称黄花大闺女,她说:原先嫌矮的,穷的现在回头看看其实也没那么磕碜,只是人家都家庭幸福了;眼下倒是有能约出来的,是自己改不了老毛病,一言不合就pass,绝对不给考察期。
三年之内,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上一份商业保险;给宝宝找本地最好的幼儿园;带着爸妈到处逛逛走走,然后至今,去趟海洋公园的梦想都没实现。毕业7年,至今我们还在老鼠圈里打洞,还在为支付账单发愁,还在为挣加班费还是回家陪娃纠结不已。
减肥的人勒紧裤带,称重,终有一天忍不住暴饮暴食,长肉;销量不好,是产品品质不过关还是销售人员不努力?许多问题来来回回转圈,是因为看不透这个局,除非能够跳出这个局,否则就是无解的状态。
无解,就是想改变,一次次的尝试破局而出,头破血流但无功而返。
02 破局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像高手一样,立志破局。
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因为他见识比我们广,思考比我们深,看得比我们远,小人物之所以是小人物,并不是因为品格,地位,智力低下,而是格局小,眼界小,系统小。
在《改变》 这本书中提出了两个概念,叫做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假如事情的改变不影响原来模式,叫第一序改变;反之,颠覆了原来的模式,就是第二序改变。第一序改变,改变的是状态,体验;第二序改变,改变的是体系,结果。
比如说,在梦里奔跑,跳跃,哪怕与别人混战,都是第一序改变;醒来了,跳出梦境回归现实是 第二序改变;煮开水,从点火加热到99度之间都是第一许的改变,100度的时候水汽化,分子间距发生变化,这时发生了第二序改变。第二序改变不是低水平的重复,叠加,而是以低级模型为基础,一旦跳出,换个更高级的模型来思考,就不一样。
就好像现金流游戏的那个老鼠圈,你一直在打洞,拿到工资很快开销,然后拼命想增加工资,即使给你年年按比例增加了工资,也仅仅改变内部体验;只有你尝试更多人生可能,跳出这格局,才是第二序改变。
03 破局能力
破局能力 就是 系统思考的能力。
什么是系统? 新手看树木,高手看森林。
水流冲击石头,在石头表面留下波纹,尽管冲击的水分子变化无穷,波纹看起来都是一样,那这个波纹是变了还是没变?
在这里水流是元素,石头是系统的功能,石头在水流的位置决定了波纹的形状。
也就是说,系统包含三个关系: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系统的功能。只要不改变系统内部的功能,即使更换所有的元素,系统也会稳定不变,或者缓慢变化。
老师上课,元素就是一节一节的课, 元素的关系就是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课程系统的功能就是传授授业解惑。
传统思考方式因果关系很明显,很直接。
系统思考方式恰恰相反,必须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要看的透,看得清背后的层级关系。
例如成功,传统思维方式认为坚持就能成功;系统思维方式会去考虑哪些环节做,相互链接 元素之间关系,时间和空间各种元素的影响。
04 回路和层级
越乱越忙,越忙越乱,越吃越胖,越胖越吃,忙什么,乱什么,形成习惯以后行为一直在增强,直到系统上线受不了崩溃。
(1)值得学习的4种增长引擎
~~好习惯 (学习,成长,增值,学习 循环)
~~兴趣到能力 (职业生涯三叶草)
~~快速知识IPO 快速思考结果输出,吸引更多输入(彼得.德鲁克 用知识驱动,用讲课整合,用写作产品化)
~~信-->任 循环 (先信后任还是任后信的问题)
(2.) 死亡闭环
&&&穷者越穷
&&&投入不足
&&&工作狂模式
&&&只看自己,找不到自己
(03)自增长技能
***读写能力
***破英语 (熟练搜索谷歌 亚马逊 等查询资料)
***社交能力
***解决问题 (思考力跃迁)
***聪明的善良
05 高效能塔
19世纪大文豪巴尔扎克曾抱怨,“我需要休息,让我的大脑重新焕发活力,旅行就能让我休息。但是要能去旅行,就必须得有钱;为了赚到钱,我必须要工作……我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里,根本不可能逃出魔爪。”
这其实也是一个系统,一个以时间为关系的系统——回路(loop)。比如“忙—乱”就是一个回路,越忙越乱,越乱越忙。
回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自我强化的正循环和负循环。正循环会增加你的效能,负循环会消耗你的能力,把你弄得精疲力竭。
(正循环比如锻炼,刻意练习很累很辛苦,但看不到收益;而负循环 工作狂 得到充实感,叫做低水平的勤奋者,写文章立马点赞,有转发,打赏很厉害 的反馈 )
之前首富王健林一天的日程表刷爆了朋友圈和微博,有人感叹道,我也要这么努力。但努力就能拉近你们的差距吗?
王健林的忙碌,我想平时有不少人也能比得上,例如快递员、外卖小哥,他们的工作强度并不比王健林小多少,但为何收益值却如此悬殊呢?
本质区别在于自我管理体系。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体系是一个“高效能塔”。从下到上依次是资源层、方法论层、目标层。
资源层指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等资源;方法论层即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目标层则是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通过这个“高效能塔”的层次,我们就能很好地划分“勤奋境界”——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
显然,大多数人都停留在第一层,还有一部分人着迷于第二层,其实很多的力道,应该是在第三层。
所有多层系统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上层决定下层。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的目标就决定了你的使用方法,要省时间,要出效率,要性价比,选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而方法论又决定了努力方式。
二是下层无解,向上一层。好比当你觉得很努力了却收益不高,那就向上一层,寻找方法;方法论太多学不过来,就要重新设定目标。在多层系统里,每一层都是其下一层的第二序改变。
在多层系统里,我们最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低水平勤奋”,其实就是“低层级努力”。
因为低层次的部分好把握,也容易看到,殊不知答案根本就不在这一层,你需要往上一层找寻答案。
层级是从空间维度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如果有人总在提醒你“要有大局观”、“看事情要跳出来、要全面”,那么你最好意识到,这就是多层系统的问题。
谨记,上层决定下层,下层无解,跃迁一层就有答案。
世界就是一个大系统,你越理解它,它就对你越友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