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最爱的季节是春天,我爱那满眼的翠绿,嫩嫩的树丫枝叶,我爱空气中弥漫着的生机和活力。
拔竹笋是我最大的乐趣和冒险,我会在自己家屋前屋后的山林里转来转去找竹笋,有时候会在茂密的竹林中碰到坟墓,坟墓周边的竹笋特别多,比别的地方粗壮肥美,这个发现会让我会特别激动,但同时也很害怕,我会顿住,盯着那些肥美竹笋看上好一阵子,然后4-5岁的我会壮着胆子、带着突突的心跳钻过茂密的竹子,爬到坟墓前去采集。
当把采来的竹笋交给太奶奶,看到太奶奶欢喜的眼神、听到她夸赞:“崖崽嘿威哦!(我仔很棒哦)”,我心里就跟吃了糖一样甜蜜,然后我会跳蹭蹭地离开,再回到竹林继续寻觅。
这是一段经常会在我脑子里自发出现的儿时回忆,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在为写作治疗班毕业作品集书写《作者简介》时,我作为“探索者”的人生主题逐渐浮出了水面,以前只会认为自己年轻的时候很折腾,闯荡过,鲜活地活过,却不知为什么会这样活过,在反复修改《作者简介》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地明晰了自己“探索者”的身份认同, 我恍然大悟,原来一路走来的人生历程一直在重复一个主题,原来从儿时开始我就是一个大胆的“探索者”。
台湾叙事治疗师周建志说:说故事是一个“反思”的历程。在还没有给出语言之前,我们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语言给出一种看见、一种明白。
一年的书写练习,让我感同身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