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进入币圈20天了,坚持每天日更,或早或晚,除了有一天开了小差,写了篇水文,总算也是循序渐进,在不断的坚持。回顾了一下这20来天的文字历程,做为一个币圈小白来说,我觉得还是基础不踏实,所以决定从零开始学起。
第一章: 神秘的比特币
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开发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区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摘自-百度百科
如果用通俗的说法来形容比特币,就好像社区里建了一个社区服务站,然后小区的很多住户都是服务站的会员,服务站采用积分管理制定:
1、每一户的最初积分(积分就等同比特币)都是0
2、小区的所有住户共同拥有一个账本,账本每10分钟刷新一次,更新后通知所有住户。
3、每个住户都有权记账,只要记账就能获得10个比特币的奖励,所有想记账的人都要算同一道数学题,第一个算对的人才有资格记账。
4、比特币的上限是2100万枚。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我们把抢记账权获得比特币的过程,称为“挖矿”。
比特币的特点:
1、去中心化、抗通胀。
传统货币的发放一般都是由央行中心机构发放,在西方国家,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政府都有通货膨胀的倾向,印制更多的钞票去换取民众的财产。据数据统计,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有通货膨胀的发生,所以去掉中心化,并且数量保持一定,可以避免经济危机。
2、不可篡改:
每一个区块都被盖上了时间印记,所有的区块首尾相连,一旦想进行区块内的数据更改,时间印记就会对不上。
3、公开透明、交易费用低
任何一个账户的往来项目都可以在区块链上看到,每一个交易指令都会被记录。
4、抗审查
因为比特币是存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里
5、国际化:
比特币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管理,不论身在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者收取比特币。
比特币的渊源: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里讲述了他极致的自由主义蓝图,该书的中心思想是,除非各国政府不再拥有对货币创造的垄断权力,否则永远无法实现价格稳定。为此,哈耶克提出了货币非国家化的方案。
1992年,蒂莫西.梅(Timothy C. May)和埃里克.休斯(Eric Hughes)和约翰.吉尔摩(john Gilore)成立了一个小组,是由黑客、自由主义者、密码学家以及前卫人士组成的松散联盟:密码朋克(Cypherpunk),一周后联合创始人埃里克.休斯就写了个程序,可以接受加密邮件,擦除所有身份信息。小组通过“密码朋克邮件列表”互动,越来越多热衷于加密技术的人加入,这些人形成了一个私密的圈子,圈子讨论的话题包括:数学、加密技术、计算机技术、政治和哲学,也包括一些私人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货币在获取、交付和发行方面的便利性让它成为私有货币的理想候选。1997年,英国密码学家亚当.巴克(Adam Back)发明了哈希现金(Hashcash),用到了工作量证明系统(proof of work),这个机制的原理是用于解决互联网垃圾信息。这种工作量证明机制后来成为比特币的核心要素之一。
戴伟(Wei Dai)1998年发明了匿名的分布式电子现金系统B-money,强调点对点的交易和不可篡改的交易记录,每个节点分别记录自己的账本,后来中本聪在发明比特币的时候,借鉴了很多他的设计。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开发出首个实现比特币算法的客户端程序,并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并获得了50个比特币的奖励,比特币正式宣告诞生。
中本聪身份的猜想:
中本聪自称是日裔美国人,日本媒体常译为中本哲史,从发表论文以来,中本聪的真实身份长期不为外界所知,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宣传中本聪是一位密码朋克。另外,有人称“中本聪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他的初衷并不希望数字加密货币被某国政府或者中央银行所控制,而是希望其成为自由流动、不受政府监管和控制的货币。”
中本聪极少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在P2P基金会网站的个人资料中,他自称是居住在日本的37岁男性。然而,这一点被广泛怀疑。各种迹象表明,中本聪可能是一个虚构身份。
中本在发言和程序中切换使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并随机在全天不同的时间上线发言,这显示他或者有意的隐瞒自己的国籍和时区,或者账号背后有多人操控。根据对其语言习惯和时区的分析,一些人认为他可能是一位居住在美国中部或者西部的英国人或者爱尔兰人。还有人则认为或者中本聪是一个团队。
2012年5月,计算机科学家泰德.尼尔森(Ted Nelson)认为中本聪就是日本数学家望月新一,望月本人予以否认;2013年12月博客作家Skye Grey通过对中本论文的计量文体学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其真实身份是前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尼克.萨博;2014年3月6日,新闻周刊记者Leah McGrath Goodman发表文章称自己已经找到了真正的中本,是一个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日裔美国人,名叫多利安.中本,后来被证实不是;2015年12月《连线杂志》报道说澳大利亚学者克雷格.史蒂芬.怀特很有可能是中本聪的本尊。
2016年中本聪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候选人,然而世界上却没有人能够找到他。自从2010年最后一次在比特币社区以“中本聪”的账号名称露面回帖之后,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过。
2018年2月24日,澳大利亚企业家克雷格.赖特(Craig Wright)公开承认自己是网络虚拟货币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他向三家知名媒体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克雷格.赖特做出的这个承认结束了数年来大家对到底谁发明了比特币的揣测。赖特提供了技术证据,使用了据知由比特币发明者拥有的比特币来支持自己的说法。
媒体爆料后,澳大利亚当局很快搜查了赖特住所。但是澳大利亚税务部门说,搜查行动与比特币无关,而是对纳税问题进行的一项长期调查。
比特币的有限供应量为2100万枚,预计到2140年完全产出,而中本聪的100万枚比特币占整个比特币总市值的百分之五。
一个人的价值到达一定的地步,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或许这就是中本聪一直隐匿自己真实身份的原因吧。
充满神秘感的中本聪,充满神秘感的比特币,不管未来会怎样,让我们慢慢的去探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