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变天了,昨天还三十多度的气温,今天降到二十多度,嗖嗖的风刮得说不上冷,还挺舒服,秋高气爽啊。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了这个季节,我们就该往回收一收了,就如种在外面的农作物,到了该收获的季节,就要收回来了。
秋天有一种肃杀之气,是一个杀伐的季节,所以古代有“秋后问斩”,该结束的就结束了。
秋天飘飘洒洒的落叶,总是让人有些伤感。
你看古人写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小令,全篇总共28个字,全句无一个“秋”字,却把秋天的凄凉描写的淋漓尽致,寓情于景,传达出旅人在外的悲伤。
你再看李清照的《声声慢》,头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悲戚冷清!
再下一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秋风扫了落叶,想想春天刚刚长出来那会儿,到如今全都要落了地,再不复当日。

再最后一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次第光景,已经无法用一个“愁”能说的够了,只能是无尽的愁,无尽的悲了。
但你再看毛主席写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同样是写秋,心境差别是如此之大。
所以,徐老师说:“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到了秋天就悲的不行,可有的人不是,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自身的“气”不同。”
他有个师姐,一到秋天,就总是想哭,控制不住。怎么办呢?就给她煮面条吃。为啥呢?因为面条是麦子做的,麦子可以鼓舞肝气。她每次一吃完,就立马好了,也不哭了。
我最爱春秋两季,初春不行,还有些寒气,最冷的时候,一定要过了初春,三四月份的天气。秋季过了中秋,基本上就不热了,刚刚好的温度,非常舒服。
可惜的是,我身在北方,秋季很短暂,基本上一秒入冬。正因其短暂,所以格外珍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