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36841/a822b8d3f3199e48.jpg)
常从别人口中听到“城府”这个词,如:“那谁很城府。”
自己也对年长的朋友说过——“你可真有城府”这种话。
那时的我,和大部分人一样,总带有一丝贬义来看待“城府”这个词。
现在,有了些新感悟。
城府这个东西,其实跟当事人关系很小,更多可能是硬给扣上的一顶帽子。
所谓“城府”,很多时候不过合情合理的考量而已。
(一)
话少,常被视为一个人心有所藏,因为有想法也不说出来啊,真有城府。
一个人,不愿意说太多,有很多原因。
一,是自保。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跟动物在丛林一样,保护自己是基本功,尤其是女孩子。
有句老话,叫做女人三天不开口,神仙也拿你下不了手。
话虽土,但是有道理的。
你已不再是个孩子了,是个大人了。
得学会分辨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必说,有些话不能说。
哪怕是应该说的,也得慢慢说,理清楚了说,拧掉那些没必要的情绪态度再说。
(二)
话少的另一个原因,是避免露短。
这世界有个铁律:人对于信息越少的事物,越抱有一份敬畏心。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平时工作中话越少的人,一旦公开发言,别人反而越重视他说的话,好像真是个什么厉害角色似的。
一个人的底透得越少,别人越不知他底线在哪里。
平时说一堆不轻不重,不痛不痒的话,别人早就当你是个话唠了,关键时候谁还鸟你?
要说就说有营养的话,废话何必多扯,人家是来跟你配合完成工作的,又不是来线下交友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是一件很自然之事。
既然不懂,那就不说,少说,多听,多学;说,只说自己有把握的,熟知的;
这样一来,话语正确率自然高,个人信任度也自然有了,你给别人的信息也是有价值的。
话说越多,错误就越多,还有那些哈哈哈!诶?是呀!啦!我觉得。。。是不是呀?好烦呢!等等无效字句噼里啪啦就来一堆者,简直磨叽到家。
有“城府”的人,在某一点上很清楚——说话是为了什么?
不是为了发泄,是为了沟通。不是为了求得赞同(有些人确实是装作很亲昵的样子,可能是出于某种建立关系或站之类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解决问题。
(三)
话少的第三个原因,是顾全大局。
有时,话说太满,太真切,太直接,于他人于大局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小时候,看二月河写的帝王书,总有一种急跳脚的出戏感——
“为什么皇上明明知道这个人是个坏蛋,还不当下就砍了啊!后患无穷啊!”
后来明白,这人不能砍啊。砍了他,是可以解决一个小洞,但会扯出一个更大的无法填补的洞。
很多东西,是一个有机体,牵一发动全身的关系,只能一点点理,不能一块块剁。
很多人有“城府”,并不是阴险,只是有更多预见性,看到一些更深层的可能性。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帝王幕僚的大脑。
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处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局面中时,某段时间里很难看清全貌,更别说看到未来的走势了。
这时怎么办呢?
认真观察,认真做事,边做边理清楚思路。
而不是瞎喷搅局。
一个群体中,当其一个人的行动不足以给整个群体带来足够利益时,言辞是不具备任何公信力的。
有“城府”的人都有足够的自知之明,知道立身之本在于做,而不在于喷。
还有一个原因,有些人天生性格本就是不喜外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态度、做事方式。
如果一个人学不会尊重他人隐私,没有界限意识,那就算不上一个成年人。
(四)
说完了所谓的“城府”,讲讲那些害怕“城府”的人吧。
城府,不是一个具有攻击性的词,多是一种自保行为。
有城府,其实是一种理性的自我管理,他们非常清楚想要什么——稳而准。
反倒那些天天说别人有“城府”的人,多藏着一种龌龊心理——
我他妈跟你分享秘密了,你丫凭什么不跟我分享?万一你说出去了怎么办?不公平!
所以,他们也会对别人说:“那个谁谁谁,很有城府,你要小心,离他远一点!”
只要跟我利益有关,我讲了,你听到了却连屁都不放一个,你就是有城府,不义道,阴险小人。
是非小团体就是这样起来的,里面的人看似一团和睦打成一片,因为他们以共享立场,交换秘密为乐,并阴暗地以“咱都交换秘密了,你懂的”为契约不断扩大,排外。
的确,有“城府”的人不多表态,从不站队,所以他们不受欢迎。
人的不安全感,一部分来自于受制于人,为了不腹背受敌,那就得挖到别人的秘密啊。
拿有城府之人没招,问题在于你自己。
谁让你是个大嘴巴?我凭什么必须对你掏心窝子?凭什么必须站队表明真心?
我就不爱扯是非,我就只想做好眼下的事,我就不表无意义的态,就不把精力浪费在不相干的拉扯上。
如果你不爽,只有一个办法。
管好你自己,做个有城府的独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