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完成公开课任务了,好赖先不管,总算可以让大脑停下来休息一下了,不至于一有事未了就被思维强迫症折磨的觉也睡不踏实。
然而这个脑子就是不能让我消停,总是不由自主地回放课堂的过程,发现还是留下了许多的疏漏,预先的一些设想也没有做到位,唉,都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我却总是并非出于事先没有考虑到而是因为所谓“演出”效果的关系一些细节没有落实好。这行动力啊!只有用多用心来弥补了。
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集中于课本上的哪一个专门的章节,所以这节课的课题——《生物多样性与科技创新》在教科书上是找不到的,但其实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都包涵在课本当中,之所以要以这种形式进行这样一个专题的学习,我是这样想的——学生学习是为了将来从事创造活动,为自己,为社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因此我们偶尔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换一个高度,从应用的角度,从创新的高度反观我们的学习,这样才更容易让孩子们懂得自己为什么要学习,需要学些什么?应当怎样去学?
而且创造何必非要等到将来,自古英雄出少年,孩子们现在就可以尝试。
没有讲明这一目的,就会让学生觉得这只是一节为公开课作秀而玩的花样,不会真正懂得这样做的意义,也就达不到学习、活动的目的。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对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设想的初衷是好的,学生的创新练习作品展示也显然表明了他们的创造力的确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脑洞大开,激发了许多灵感,成功达到了教学的意图,不枉我花费了同事5个百度文库下载券下载了一个长达400多页的关于创新方法的PPT,提炼出几十页的精华打印给他们看,又分组简单讲解示范让他们仿照练习。但是在课堂上,他们的表现却还不如没有公开课压力的另一个班。那个班的孩子思维非常活跃,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还不断地问问题,连对于基因编辑系统的非病毒载体研究这样前沿的问题他们都提出了设想,真的是发动了创新思维的能量。以至于直到下课,预计的内容都还没有进行完。
由此可见不管公开课也好,平常的学习也好,新内容的学习和学生成果汇报最好不要同时搞,否则一来要卡时间,匆匆忙忙不能深入,光走个程序,再好的预设也起不到多大效果,二来学生要紧张自己的汇报表现,也就不能那么专注于老师按部就班的计划。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公开课得像点样,我也绝对不会去做这样一个专题学习,也就不会去查阅那么多的资料,绞尽脑汁构思PPT,耗费那么多的时间精力。那么不仅学生,包括我自己也就失去了一个虽然被动但也是难得的增长知识,学习方法,开拓思维的机会。也就不会对专项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意义与好处获得切身的感受和理解。
尽管如此,这还够不上真正的所谓项目化学习,而且我也没想套什么核心素养之类的课程教学理念,不过学生的思维的确需要跟实际碰撞,而不总是死抠字面。跟他们讨论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特别计较字眼所代表的意思,比如说在利用《奥斯本检核表法》启发设问的时候,有时候他们分明想到了创新的点子,却纠结于这到底算调整还是颠倒?因而觉得不符合要求,这样本来是启迪他发散思维的思考工具反而变成了束缚他放开手脚的教条。这与他们平常总是必须小心翼翼地紧扣题目要求作答生怕掉进坑里造成丢分的习惯思维应当也不无关系。
另外小组活动一定要有有效的组织,否则很容易流于形式,学生扎在一堆很容易七嘴八舌将合作讨论演变为一场贫嘴贫舌的神侃。一个团队能够创造出成果的前提是这个团队首先是一个成功的组合。组合包括组织结构,组织精神,组织纪律,合作分工,合作团结,合作互补。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合力,才能催生创造的火花。
而且这种教学形式的确有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增加时间成本的问题,然而作业还是不能少,教学进度也不能拖,不焦虑由得人吗?练习册是学校订的,并且是官方跟教材配套的,只要大的应式教育现实不改变,神马都是浮云。
网友评论
美女不仅上的公开课一定很精彩,平时所上的课肯定受学生欢迎,从这篇文章可看出美女的思维方式是很不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