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习作教学为什么要坚持三个“把握”?
习作教学,在小学阶段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每周一篇作文就能做好的,教师需要有整体观、层次观、体系观。所谓的习作体系是站在整个小学阶段考虑的,甚至也在为初中生的习作教学作思考。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如果把握不好习作教学的度,就会出现缺位,或者是越位现象。从三个“把握”作粗浅回答。
一、把握教材的整体性
整个小学阶段,对于习作教学的安排是一个整体性的。小学生从入校开始,就需要考虑把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为一个整体,到小学毕业时,学生的习作可以训练到什么程度,应该心中有数。所以,无论是哪个学段的习作教学,都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以及体系原则。可以把一本书作为一个整体,也可以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加强与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
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是体现小学语文教材对于习作内容编排的整体性原则。积累词语是为写好一句话、一段话奠基的,写好一段话是为整篇文章奠基的。比如“写人”的习作,三年级抓人物的一两个特点;四年级同样抓特点就是需要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来;五年级就需要把人物特点写具体,多角度写出人物当时的样子,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多角度就是人物的细节描写;六年级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关于写人,到小学毕业时,就能够塑造出一个比较丰满的人物形象了。
二、把握学段的连续性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无论是期中,还是期末考试,在作文阅卷中,往往使用一个评分标准,一类卷26——30分;二类卷21——25分;三类卷16——20分;四类卷19分以下。这只是一个分数的标准,具体的学段,还要看学段的具体要求。
这里有一个例子,你觉得怎么样?初中教师去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老师们一边判卷一边批评,“写作水平太差了,平铺直叙,事儿是写完了。”还有人说:“没有细节描写,也不知道人物形象到底是个啥样?”
关于“写事”的习作教学,我们来看看教材对三年级的要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上第四单元《续写故事》,要求“根据图片和文字提供的信息续写故事。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明显的错误。”三上第八单元《那次玩得真高兴》,要求“写下玩的过程,注意写的内容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三下第二单元《看图画,写一写》,要求“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我想,初中老师来批阅小学生的作文,这样要求孩子是否有点儿太高了吧?三年级是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还差一个学段,到了初中就是第四学段了。
三、把握习作的体系性
建构习作体系,实施习作策略。整个小学阶段,习作是有体系的,也是有策略的。在学段的习作教学中,就需要实施学段的教学策略,然后,逐步提升,完善。
比如,对于“应用文”的习作教学,三上第二单元《写日记》,要求“掌握日记格式,明白写日记的方法。”三下语文园地2《通知》,要求“注意格式。”三下语文园地7《寻物启事》,要求“注意格式。”四上第七单元《写信》,要求“注意写信格式与写信封注意的事项。”
对于常用的应用文,内容比较简单的,安排在第二学段,即三、四年级,此时的应用文习作教学是“格式教学”,当然也要规范内容。
第三学段学生对应用文的内容有所提升,此时的应用文习作教学是“内容教学”,当然也要规范格式。如:五上第二单元《写读后感》,要求“学写读后感,将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五下第三单元《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要求“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六上第六单元《学写倡议书》,要求“学写倡议书。”六下第二单元《写作品梗概》,要求“学习写作品梗概”。六下第六单元《学写策划书》,要求“策划简单的校园生活,学写策划书。”六下第六单元《毕业赠言》,要求“学写毕业赠言。”
小学阶段的应用文教学,看似独立,其实不然。如果说有独立的因素,那可能就是应用文格式的独立性。如果说不然,那就是应用文的习作教学,除了需要与学段建立联系外,更需要与单元的语文要素建立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