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酸走筋、咸走血——读《黄帝内经》灵枢 五味论第六十三1

酸走筋、咸走血——读《黄帝内经》灵枢 五味论第六十三1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7-27 19:37 被阅读0次

酸走筋、咸走血

黄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mán心。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黄帝问少俞:食物入口后,五味分别进入相应的脏腑经络,在其影响下也会发生各自的病变。如酸味进入筋,食酸味偏多,会引起小便不通。咸味进入血液,食咸过量,就会引起口渴。辛味进入气分,食辛味太过,可引起心内有空虚感。苦味进入骨骼,食苦味太多,会使人发生呕吐。甘味进入肌肉,过食甘味,使人感到心胸烦闷。我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希望能够弄清其中的道理。

少俞答曰: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少俞回答说:酸味入胃以后,由于酸味涩滞,具有收敛的作用,只能行于上、中二焦,并不能迅速吸收转化,便停滞在胃中。如胃中和调温暖,促使它下注膀胱,膀胱的尿脬薄而柔软,遇到酸味便会收缩卷曲,导致膀胱出口处也紧缩约束,影响水液的排泻,从而形成小便不利的病症。前阴是宗筋汇聚的地方,肝主筋所以说酸走筋。

黄帝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黄帝问道:咸味善走血分,食咸过多会使人感到口渴,这是什么原因呢?

少俞曰: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少俞回答说:咸味入胃后,气味行于中焦,输注于血脉,与血相合,使血液浓稠,需要胃中的津液不断地补充调和。这样胃中的津液就不足,影响咽部的津液输布,使得咽部和舌根部均感到干燥,而出现口渴的现象。血脉是中焦化生的精微输布周身的通道,血液也出于中焦,咸味上行于中焦,所以咸味入胃后,就会进入血分。

(原文)

黄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mán心。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少俞答曰: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黄帝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曰: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今天学习了酸走筋、咸走血。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悟医道真(八百四十九)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

  • 中药名词基础│9.10

    五味: 归经:归: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 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酸走筋,苦走血,甘走肉,辛走...

  • 中医五行与五味④

    《灵枢·五味篇》有云:“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

  • 精读《黄帝内经》(第198天)

    【宣明五气篇】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

  • 为什么五味不能相扰?

    饮食五味进入口中后,各因所喜而归人脏经络,也各有所恶导致病的发生。 酸味走筋,过食酸味,就会导致小便不通;咸味走血...

  • 五味养生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谨和五味,实乃《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的重要方面。 正常饮食,当酸、苦、甘、辛、咸...

  • 天地·律 | 食物微史之五菜篇

    文 | 乄妖乀 所谓五菜者,《灵枢经·五味》载,‘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即葵、韭、藿、薤、葱也。...

  • 五味所入所禁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 人们饮食中的五味不仅...

  • 五味入五脏,靠谱吗?

    五味是指食物的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关于五味对五脏的功用及影响,最早见著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多篇论述中,如《...

  • 吃蜈蚣还能补气血?蹩脚中医的重口味偏方

    血与气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腑”。《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说:“守气者,即是血”,《灵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酸走筋、咸走血——读《黄帝内经》灵枢 五味论第六十三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cc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