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想写一篇有关写作的文章,正准备构思下笔,可不知怎么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对了,今天不是情人节吗?情人节,如果不写点情人节的事情,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也不合时宜。
于是拿起手机,打开word文档,准备畅写,右手连打字的姿势都放好了,可以说前期工作准备的妥妥当当,就等后期顺利开展。
就在我预备一吐为快时,却发现脑子里浑浑噩噩,毫无头绪,耳边不时传来各种妖魔鬼怪打闹的声音和乡村爱情里徐小锋结结巴巴的东北腔,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是灵感再爆发,也无济于事,就连仅有的思绪也被整的无影无踪。
没有安静的写作环境,我何必再装逼,干脆刷刷朋友圈,玩玩微博,岂不更好。
这不玩不知道,一玩吓一跳,一打开朋友圈,各种刷屏,各种晒照,而且都是同一主题——情人节,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以前听闻过它的魅力,竟不知如此火爆。
有男女朋友的,晒美食,晒礼物,晒结婚证,没有的,也不甘落伍,找个同性朋友聊聊天,逗逗乐,然后截个图晒晒,也算是过了这个节。
情人节,一个原本属于西方人的节日,却深得我们东方人的喜爱,我有些疑惑,疑惑它为何有这么大的魔力,使得全世界的少男少女们为之神魂颠倒。
为解开这个谜团,我特意百度了一番。百度里是这么定义的,情人节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通常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
看完这段文字,我立刻顿悟了。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消费的节日,一个享受,放松,充满爱意的节日,难怪万般受宠。
加之快餐时代的到来,我们每天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每天被生活的枷锁桎梏着,难得偶尔的一次浪漫,一次享受,又算得了什么呢?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那可真是民心所向,既然是民心所向,还谈什么国界,谈什么人种,不管你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也不管你是白种人,黑种人,还是黄种人,只要图个“乐”字,就无需讲究。
解决了一个疑问,心里也乐呵,正准备哼首小曲儿,美美地去迎接我的情人节,不料脑袋里又冒出来一道难题。
如果我没弄错的话,我们好像也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情人节——七夕节。说起来大家都不陌生,可是记忆中,它的到来似乎都是冷冷清清,凄凄凉凉,连西方的一半热闹都没有,这又是何原因呢?
没有人告诉我答案,于是乎,你明白的,接下来……
这次百度结果跟前面有所不同,前面是赤裸裸地,而它却是遮遮掩掩,没有给我一个明确地解答,只讲述了一个很美的故事,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从两个不同的定义中,我总结了一下,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一个是告诉我们如何去享受爱情,一个告诉我们爱情的伟大与神圣。同一个主题,只是所传达的蕴意不同。
所以,它们俩没有谁好,谁不好,只是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理念不同,人文素养不同,呈现的风格不同,而风格的迥异决定了它们俩表达的方式不同,一个热烈奔放,一个含蓄委婉,而在这两种方式中,西方的情人节更契合现代大众的口味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