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的建立需要考虑很多方面,今天和你聊聊对方说服你的理由。
1
个人经历异质性大,易以偏概全
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你看到女同事粗糙的皮肤突然变得又白又细腻,羡慕不已,忍不住好奇地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同事骄傲地说那是因为她用了某大牌的神仙贵妇粉底液,这款粉底液特别好用。于是你暗下决心,就算吃泡面也要省钱买下这款神仙粉底液…
给你30秒,想想这做法是否合理?
作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面对同事的回答要问哪些问题?
第一、粉底液好用在哪几个方面?是持妆久?控油强?还是粉质细腻?如果是持妆久,还要问清楚持妆几小时?通过不断提问把把形容词转化为具体的数据,把模棱两可的信息具体化。例如,有人跟你说:某人是酒鬼,你就应该反问:怎样定义酒鬼?一天喝几两才算?
第二,她是什么肤质?用在她脸上合适的在我脸上也合适吗?个人体验有很大的个体化差异,不足以作为判断的依据。
同样的道理,向别人征求意见时,要知道不同的人经历、兴趣、价值观等各方面都不同,别人眼里的好东西放在你身上也不一定好。
此外,如上一篇《我们是如何被商家误导的》所言,对方的立场和认知也决定着对方所能提供的意见。所以绝不能盲信别人的意见。
2
个人观察的结果差异大,证据等级低
我们往往觉得眼见为实,但当事人描述的事情,并不能像摄影机一样原原本本记录事情的经过。
《学会提问》一书中说到:我们所“见”所说的都是经过一系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值过滤后剩下来的东西。
我们见到和听到的东西都是我们愿意听到和见到的东西,我们挑选和记住的那些经历都是和我们此前的经历和认知最相符最一致的。
这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可以看到不同的东西。此外,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看清楚所发生的事,比如说注意力无法集中,观察事件在快速进行等。
所以,要考虑对方提供了什么类型的证据,是个人直觉?个人经历?某个典型案例?权威意见还是某一个研究报告?
考虑证据的效力如何,常见的证据类型及证据效力如表所示
此外,有一个判断信息可信度的笨方法:如果信息有模糊不清的断言,泛泛而谈、一概而论(例如“总是”“从来不”这样的词),说不清的推理漏洞那么这个信息很可能不可信。
最后总结一下:
第一.个人经历个体差异大,证据等级低
第二.当事人描述的事情受其观念的过滤,具有偏见性,证据等级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