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正准备睡觉时,6岁半的女儿突然哭了,并且哭的特别的伤心,边哭边说,‘’妈妈,我不想死。‘’对于死亡这个话题,也许有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很少和孩子聊到。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女儿,只是紧紧地把她拥在怀里,直到最后情绪平复下来。
今天我就在想,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我们成年人有时都避讳讨论死亡这个话题,那么究竟该如何给孩子去探讨这个问题呢?
今天翻看了一些文章,临床心理学家Piaget将儿童对死亡的理解分为一下几个发发展阶段:
1.感知时期(0-2岁)死亡“看不到,不会想”。
2.前感知时期(2-7岁)如果在这一阶段陷入死亡带来的悲伤,往往源于奇特的想法和自我中心。也就是说,儿童认为发生在他们身上、身边的一切都是因自自己而起。
3.行为形成期(7-12岁)这是儿童思想成熟化、逻辑化的过度阶段。好奇心在这一阶段占主导地位。
4.行为成型期(13岁及以上)成年人将死亡视为生命尽头的遥远终点。如果身边的人去世,他们会在同伴处寻求支持慰藉。
我觉得面对死亡这个话题,做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
首先,我们不能逃避。回避死亡这个话题,有可能会压抑孩子的生命体验和感受,要承认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月有阴晴圆缺,花儿有盛开凋落,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我们要温柔地告诉孩子,生命就是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其次,我们一定要平和平静,否则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干扰。如果我们大人一谈到死亡就感到害怕,孩子肯定更加惶恐,家长带着平常心,像说日常故事一样来聊死亡,孩子也就会更容易接受了。
最后,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感情,不要急于转移孩子的想法,比如说,“宝贝,你不会死的,爸爸妈妈会永远陪着你的,不离开你......."这些话很明显是在欺骗孩子,孩子需要体验自己的感情,哪怕他是负面消极的,这些都是真实的生活,我们不能一味地为孩子创造一个童话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