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兰亭集序》有感

作者: 温雯二雅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13:08 被阅读17次

作者:管晓璐

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与众人会于兰亭,极尽山水至乐,畅咏之乐,体悟之乐。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从这里,亦足以看出王羲之的审美。视野的广阔,眼光的长远,他纳于眼底的不是眼前而是万物。有别于石崇《金谷诗序》,王羲之更多追求人与人的精神心灵交流,物质与功名随时间流逝也就不再有了,带来的只有浮躁与虚无。只有踏实的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平静。于是他“信可乐也”。

然而,王羲之开始“痛”了。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当一个人得到了很喜欢的东西,那一瞬间无疑是其为快乐的,但那之后呢,像是宴会散席后,看着空落落的厅堂,总有种莫名的失落与伤感,无处排解,无处安放。在我暂且不长的人生里,也可以得出结论:痛苦与无聊才是人生的常态,人的一生也不过是追寻快乐。而快乐如此难得,才显得弥足珍贵,人的本性,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拥有了就会习惯,就会“所之既倦”,其实快乐很简单,知足,常乐。

从前喜欢的东西,已经厌倦了,美好的感情也随之变化了。这就是“当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感慨的,美好的情感不能永恒,人生无常。

或许是人的本性,又或是客观规律。生命、情感确实无常,但永恒又指多久呢?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是同一个我,但又不是同一个我。那么昨天的我,便是永恒的我。在无穷变化着的,是未知的未来。从前喜欢的,在从前的时空中,对它的感情就是永恒的。从前的快乐也就快乐了,不必遗憾,也不必再感慨。

“王羲之最终没有选择道家无为避世、及时行乐、等同生死的消极思想,而是痛喝‘死生亦大矣’,重视生死的价值。”死去,是真的灰飞烟灭,将一切终结,不能再找到一丝一毫存在的痕迹。生而为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必定是有价值的。生命并不是只有生与死,存在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有意义的。

活在每一个瞬间,活成该活的年纪。

读《兰亭集序》有感

相关文章

  • 读《兰亭集序》有感

    《兰亭集序》有感再次品读《兰亭集序》已是毕业之后的多年了。高中读到《兰亭集序》时就很喜欢,那时读来只觉得字美词优,...

  • 读《兰亭集序》有感

    虽然还没到三十岁,但总是时不时地思考很多关于人生的智慧的问题。长时间保持沉默寡言—不羡慕,不嫉妒,不悔恨,克制证明...

  • 读《兰亭集序》有感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

  • 读《兰亭集序》有感

    作者:管晓璐 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与众人会于兰亭,极尽山水至乐,畅咏之乐,体悟之乐。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

  • 读《兰亭集序》有感

    作者:郭铠槟 如果所得到的都将会被厌倦,那么追求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人都将是要死的,那么生来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想...

  • 读《兰亭集序》有感

    《兰亭集序》的内容非常简单,记录了353年春天。王羲之和许多同僚朋友在兰修禊时的场面。 兰亭修褉,通俗...

  • 七绝•读《兰亭集序》

    读《兰亭集序》 文/若木阆风 一序兰亭千古诵,化为陈迹俯仰间。 落花流水畅幽绪,有感斯文气自闲。

  • 七绝、读兰亭集序有感

    《读兰亭集序有感》 惠风和畅水清湍, 妙语修词笔墨欢。 目揽飞花镶韵雅, 荣瞻古圣会亭兰。 检测结果(平水韵) 惠...

  • 寒假生活随记2019-01-31

    寒假生活随记之浅谈《兰亭集序》。 今天重温了《古文观止》中的《兰亭集序》,颇有感悟,作文一篇以述一己之见。...

  • 有生必有死---读<<兰亭集序>>有感

    <<兰亭集序>>为中国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他的散文舒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其笔势"飘若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兰亭集序》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ls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