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798032/4e8c1cafdd2ac117.jpg)
董明珠在《开讲了》节目上说,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她没有到学校接过一次,都是让他自己走回家。有一次,董明珠开车路过学校门口,正好是放学时间,她远远地看到儿子在学校门口站着。她本来想过会喊孩子上车,带他回家的。后来想想,还是让他自己走回去!其实那天,孩子回家是很晚的!她怎孩子为什么回家晚了!孩子说,他在等公交车。空调公交车是2元,没有空调的是1元。他为了节约1元钱,等了半个多小时。他们是花不起那一元钱吗?不是的!她是在培养孩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一元钱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不算多,可是事关作风品性培养,即使一分钱也不算少!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98032/3efcf7a959086cc3.jpg)
我们应该警惕穷孩子富养的趋势。董明珠的孩子算是富二代了吧,但是董明珠却采取富孩子穷养的方式培养孩子。而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穷孩子富养的现象,而且趋势逐渐明显。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可谓舍得下血本了!不像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没毕业就辍学的现象太普遍了。那时候文盲家长很多,尤其是农村,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感觉能认识字就行了,早点务农打工挣钱才是正事儿。现在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只要是可能对孩子成长有用的培训、锻炼、项目,都要花钱让孩子参加。孩子不明白父母的承受能力,感觉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一些孩子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就想要,根本不考虑家庭经济条件。这都是穷孩子富养的结果。虽然孩子懂事儿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但是作为家长却不能不警惕穷孩子富养的危害。
首先,家长应该在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方面做孩子的榜样。教育孩子也好,家长个人习惯也罢,都不可以忽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看似是小事儿,其实是大事!家长自身没有秉承这样的好习惯,无形中就成了孩子的坏榜样,当然教育孩子时就不会关注这方面的引导。教育孩子时,不加强好作风的培养,孩子就不会明白父母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感觉不到每一分钱背后的意义。然而现实是,家长也容易忽视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意义,花钱大手大脚,追求奢华安逸,甚至盲目攀比……这些行为都会被孩子效仿。所以,家长自身也应该培养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习惯,身体力行的做孩子的好榜样。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孩子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习惯。《朱子家训》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告诫我们后人,要珍惜劳动成果,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即使是在物质逐渐富足的今天,我们也应该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习惯。更何况,我们的物质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地步。中华民族能吃饱饭,穿暖衣,安心建设,也不过最近几十年的时间。而且还有很多生活条件很差的人和区域。这一路坎坎坷坷,其中艰辛,只有经历的人才会理解。而今天大多数孩子,并没有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上不了学的痛苦,对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理解并不深刻。孩子们很难体会一元钱的价值!在他们眼中,不就是一元钱吗?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就容易丢失感恩之心!所以,教育孩子就不应该缺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习惯的教育。它们应该成为家风的一部分,应该像传家宝一样传承下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98032/e6ef116f56893028.jpg)
再次,我们应该通过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自己生活好了,还有很多生活很困难的人,他们没有优良的教育条件,他们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他们没有参加各种拓展训练的机会……一家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就是要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孩子们应该有广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格局,心中装的不应该仅仅是眼前的吃喝玩乐,还要装着他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帮助他人的事情。有个真实的故事,凯瑟琳是个7岁女童,被称为蚊帐大使,因为看电视了解到非洲很多儿童因受疟疾困扰,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亡。她发起了义卖自己的绘画作品,为非洲人民募捐蚊帐的活动,而且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还有一个叫小红车的慈善募捐活动,是一个11岁小朋友,拖着自己的玩具拖车,带着一群孩子募集物品,帮助灾后的海地人民。让孩子们通过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明白他们也是社会一份子,他们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小朋友也可以有大作为。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没有过时,我们不应该因为眼下吃饱了、穿暖了,就淡忘了曾经的苦难。优良的作风应该得到传承,优秀的品质应该从小培养,优秀的习惯应该从小事养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