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子路篇》21,22,23,24

《子路篇》21,22,23,24

作者: 少年已不年少030 | 来源:发表于2020-11-07 16:32 被阅读0次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

孔子说:“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们交往,一定只能和勇于向前及洁身自好的人交往!勇于向前的人努力进取,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去做坏事!激进的人勇于进取,耿介的人不做坏事。”

人无完人,无论是狂者还是狷者,都有各自的优点,都值得结交。

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 子曰:“不占而已矣。”

译: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人如果没有恒心,就不可以做巫医。’ 这话说得好哇!”《周易》说:“有想做的事却没有恒心来坚持,这是有可能招致侮辱的。” 孔子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叫没有恒心的人不要占卦罢了。”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你缺的不是成功,是恒心。

之前的《论语》篇章中孔子曾表示,“仁”和“圣”这两种人都是很少见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遇到“有恒者”,这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想把一件事情干得漂亮,干得精彩,那么肯定少不了恒心。无数的成功者已经证明,想成功,就要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有恒心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荆棘坎坷。

推荐书籍  《逆商》。

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

孔子说:“君子追求与人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与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人相处。”

君子和而不同:不一样的烟火才会绚烂。

”和”与“同”是不一样的。社会的发展永远不需要“千人一面”的同,而更需要“千人千面”的和。和而不同,就是多元的碰撞,这种碰撞产生的不是矛盾,而是更美好的融合与发展。现代文明的进步使人们更强调自我实现,这种主张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引导人们超越自我,建立理性的和谐社会,这需要人们在肯定自我的同时也要认可他人,而不是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的行为。

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

子贡问道:“乡里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 “乡里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最好是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

一个人要让身边的好人说好,要让坏人都怕,这真的不是一般的难……

尤其是当今社会,互联网发达,有个什么事人们都能马上知道,马上评论,人们还都喜欢“羊群效应”。

相关文章

  • 《子路篇》21,22,23,24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 孔子说:“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

  • 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

  • 《颜渊篇》21,22,23,24

    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日:“敢问崇德、修慝、辩惑。”子日:“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功其恶,无功人之恶,非...

  • 你知道“孔子都是怎么管人”的吗?

    《子路篇》 【原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原文译文】: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

  • 《论语》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如何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 《论语》子路篇

    一、子路其人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只比孔子小九岁,是侍奉孔子最久的弟子。子路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学生之一...

  • 698/1000《论语·子路篇148》

    《子路篇》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

  • 先之,劳之。无倦

    13---子路篇 【原文】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翻译】 子路问为政之...

  • 论语学习6/12

    6月12日 《子路篇》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

  • (96)最和气:名正言顺

    最和气每天写一篇,第一年第96篇。 《论语.子路篇》中,子路问孔子,您从政的话,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孔子对子路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路篇》21,22,23,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qq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