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
孔子说:“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们交往,一定只能和勇于向前及洁身自好的人交往!勇于向前的人努力进取,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去做坏事!激进的人勇于进取,耿介的人不做坏事。”
人无完人,无论是狂者还是狷者,都有各自的优点,都值得结交。
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 子曰:“不占而已矣。”
译: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人如果没有恒心,就不可以做巫医。’ 这话说得好哇!”《周易》说:“有想做的事却没有恒心来坚持,这是有可能招致侮辱的。” 孔子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叫没有恒心的人不要占卦罢了。”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你缺的不是成功,是恒心。
之前的《论语》篇章中孔子曾表示,“仁”和“圣”这两种人都是很少见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遇到“有恒者”,这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想把一件事情干得漂亮,干得精彩,那么肯定少不了恒心。无数的成功者已经证明,想成功,就要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有恒心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荆棘坎坷。
推荐书籍 《逆商》。
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
孔子说:“君子追求与人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与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人相处。”
君子和而不同:不一样的烟火才会绚烂。
”和”与“同”是不一样的。社会的发展永远不需要“千人一面”的同,而更需要“千人千面”的和。和而不同,就是多元的碰撞,这种碰撞产生的不是矛盾,而是更美好的融合与发展。现代文明的进步使人们更强调自我实现,这种主张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引导人们超越自我,建立理性的和谐社会,这需要人们在肯定自我的同时也要认可他人,而不是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的行为。
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
子贡问道:“乡里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 “乡里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最好是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
一个人要让身边的好人说好,要让坏人都怕,这真的不是一般的难……
尤其是当今社会,互联网发达,有个什么事人们都能马上知道,马上评论,人们还都喜欢“羊群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