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魅力,
前进的动力
——四人行,三人皆我师!
短短两天半的参与式合作、学习、交流、探讨与分享,使我感受到来自心灵的震撼无以言表。
乐蟠初中领导层无微不至地人文关怀与周到安排;全校老师勤勉积极的工作作风、友善温暖的待人态度、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学生勤学好问、青春阳光、团结友爱的学习生活节奏。无时无刻不在刷新着我长期以来在自己心目中形成的对本职工作的固有观点与看法,是得益于合水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亦或是校领导治校有方,磨炼培养出了这支凝心聚力,素质优良的师生团队?我想,应该是兼而有之。
首席导师杨树岳18日晚所做的题为《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专题报告,以催人惊醒的视频放映,富含经验与智慧的见解(从教师角色定位;学生现状分析;教师该怎么做;学生该怎么学和如何处理好教育教学中的几种关系等方面,旁征博引,论述剖析。);叩响教师心灵之音的总结与建议;丰硕的著述与卓越多艺的才能;实用新颖的教改理念无不撞击着与会所有人的心弦。他的著述《教改突围》记录着他们真抓实干的印迹;课堂教学中成功的"七步N查法"教学模式见证着他们奋进不息的探索历程。在肃然起敬的同时,我们都有想去他们学校参观学习的期望。
19日晚沈涛导师做的专题报告《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科研》,使我们所有人对看似沉静年轻的导师有了专业层面上的全新认识。更使我们有了醍醐灌顶般的思维冲撞。从教仅仅十二年的他,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广闻博识的知识积淀、了无年轻人惯有的浮躁轻狂、以清醒的人生目标为航、以专注勤奋的钻研精神为基、斩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几十项;敢于创庆阳教育界教研课题之先河,填补了庆阳市教研课题之空白,到目前为止,已结题多项课题并获殊荣;撰写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地理专业著作一部。就因为他有了如此丰硕的成果,才成就了他十年教龄便破格晋升副高职称的实至名归;才有了他脱颖而出跻身"金钥匙"团队的理所当然;才有了他作报告时气贯长虹般的洒脱自如……台下近二百名老师凝神聆听而目不转睛的场景,确实令人羡慕!
听着他时而旁征博引,时而娓娓道来,少年老成的哲人般的论述;看着他沉着老练,坦然自若,挥洒自如的神态。我不由在想,从职十二年的时候,自己拥有什么?理念、目标、论文、成果、奖项?能在众人面前宣讲什么?能让学生记住我什么?令人汗颜的是,那个时候,我确实什么都没有。只是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的普通人一个,普通到如果不是分派任务甚至不被人想起,平凡到甚至我都找不到自己准确的角色定位!
黄俊导师,自从我进入"金钥匙"团队,可以说黄老师以其隽永清新的散文,思路清晰的论述,富含人生哲理,持之以恒的每日一文,已让我们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本次同组送培,他能勇于以自己的作品为教材,在课堂上引领参培师生学习他的"读-悟-析-研-写"五环节语文教学法,更印证了他的博大人文情怀与接地气地创新送培思维理念!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当时因为与合水县教体局教研室教研员刘锐一起研磨,讨论同课异构课而未能一睹黄老师别样的创新课堂风采!……
更为可贵的是,三位导师都不烟不酒、待人和善,各怀绝技又内敛谦虚,能全局规划、统筹安排,细心周到,人文关怀。让我这个组员可沾光、省心不少。
说实话,能和如此各领风骚的团队合作共事,是我极大的福分与荣幸。每天,我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可贵品质和全新的理念,帮助我迎接一个个挑战而不致难以应付全新的问题与困惑,才让我能勉力以支。是他们的合作友善与悉心指导让我渐渐消除了自卑,放下了负担,越来越自信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
20日晨,是我和"种子老师"王雪雪同课异构的考验,我将整理思绪,调整思路,以杨,沈,黄三位导师的品质与精神为动力,力争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发挥出来,让跟着我上课的孩子们在快乐中有所收获;让陪着我听课的老师们在轻松中分享。这便是我这个平凡的导师唯一能奉献给合水这块教育热土的回报!
希望我不会给这个卓越的团队丢脸!
希望孩子们能在快乐中与我共度,学有所获!
希望能給听课的老师们些许启示,少留遗憾!
希望我上属所有的愿望能够迎着朝阳,变成绚丽的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