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到了三十岁时会有职场危机,会考虑创业,会对老板上司不满意,除了跳槽,也会有创业的冲动,会高估自己的资源,更会错估自己的性格。
大部分中产打工家庭出身的职场人不适合创业,更适合做高级经理人,业务精通了然后做管理,做逐步改进的路径。
性格上求稳,追求安全感的人更适合打工做执行,无论是主动去冒险还是不得不冒险,创业者都要接受风险,没有绝对稳妥的创业。
而且未必一定要成立自己的公司才有自己的事业,30岁无论做啥,都要有把自己当成事业去经营的想法了。
无论打工还是创业,都是一种事业选择。
对工作的态度怎么样,决定了你事业的高度,如果能持续得到成长,无论是做生意还是打工,你的事业持续成长才是王道。
30岁真的应该选好方向深耕了,如果没有,那也要先认真做事才有资本折腾。
人的能力都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要从做事中磨炼出的。对待手头工作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你未来选择的高度。
无论喜欢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都应该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养成好的职业素养。
我们刚走上职场时经常用喜欢不喜欢评估自己的工作,实际上工作中有三分之一的部分是自己喜欢的就很不错了,只要是讲结果,有责任的工作,都不可能全是自己喜欢的,但工作都是复合的,即使自己不太喜欢这个工作,也要努力做到“大体上还算擅长”的程度。这种大体上还算擅长的领域,将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人能在好几个领域都做到“大体上还算擅长”的话,那日后可走的路就会宽阔很多。
如果到了三十岁,对工作热情不高,也让自己的职业起码在平均水准之上。即使不喜欢当下的工作,如果无力抗争,说明自己能力有限,也许只能配做这种工作,不要边工作边抱怨,没有把当下的工作做到优秀就没资格说是不喜欢,而只能说自己能力不够。
职业素养除了自己做事靠谱外,还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积累自己的人脉。职场几十年,没有人能完全独立成功,少高估自己,在职场遇到自己能力之外的变故时,你的积累多丰厚,你能调动多少社会资源,往往决定你能不能开启另一条曲线。
分散风险无疑是我们对抗风险的好办法。越年轻磨练自己的专业能力越好,但没有太多积累时,过于分散自己的精力多元化,会在主业上深入不够。到三十岁左右,有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后,就要考虑副业计划。
人生风险无处不在,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抗风险能力。有些打工一族,年薪不到百万,就敢单一收入——自己收入单一来源工资,自己成为家庭单一收入来源,让太太不工作,生两到三个孩子,当然生活方式每个人不一样,这样的家庭在风险面前很脆弱。要知道什么如日中天的企业,大厂,都可能一夜之间成为历史,有时候个人的力量微薄,面对趋势大潮可能没办法做任何事。
要持续延展自己的能力范围,多点能带来收入,能安身立命的本事,本事不在大小,而在于“反脆弱”。
作者: 景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