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策略思维这本书没有读完,就写一些关于这周熊猫书院里推送的非暴力沟通的总结和笔记吧,上周读了沟通的艺术偏向理论研究,而这本书偏向于方法论,提供了很多在沟通中切实可行的技巧。
作者认为,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充满爱的沟通方式,能让双方感受到善意的沟通方式,无论是说话的一方还是倾听的一方,非暴力的沟通方式是让你用你的爱和善意去聆听彼此的需要。
这里作者也阐述了四点需要避免的沟通方式,它可能掩盖爱的沟通方式,不要做道德评判;不要将人比人,比如“别人家的孩子”;不要用逃避责任的表达方式,“我真不想上班,但我不得不去”应该换成“我要好好上班,这样我才能赚到钱去生活”,以一种爱生活态度,拥抱生活;不要强人所难,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充分尊重他人。
非暴力沟通方式的精髓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全书从说话者和倾听者的角度来阐述这四点精髓的应用。
一、从说话者的角度来看:
(1)观察
首先是区别评论性语言和观察性语言,
评论性语言:小张是个十足的吃货
描述性语言:小张家里放了各种各样的零食
评论性语言:他是个好人
描述性语言:大家每次找他帮忙,他都同意
评论性语言:这件事太简单
描述性语言:这件事很大家都完成了
非暴力沟通的观点是慎做评论者,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描述性的语句会让沟通变得更加柔和,倾听者更容易接受,也会产生自己的判断,并非说话者暴力灌输的。
(2)感受
中国人比较含蓄,经常不说清楚自己的感受而让别人去猜,这样沟通非常没有效率。把感受说出来,大家未必不理解不尊重。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区分感受和想法,比如,我讨厌那个前锋是感受,那个前锋技术太烂是想法。
表达自己的感受常常意味着示弱,但示弱并非懦弱,而是收起锋芒,以圆润的姿态去触碰对方,有助于冲突的解决。
(3)需求
感受的根源是我们的需求和期待,下面是对感受的认知:
感受→自己的愿望没有被满足→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愿望→他人很可能做出积极回应。
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会有一下四种选择:认为自己犯错;指责对方;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指责对方时,得到的往往也会是相应的回应,所以我们有什么需求和需要的时候,不妨坦诚说出来,而不是去指责对方。
(4)请求
东亚文化圈的共同文化特色是婉转,常常不愿意直白表达请求,但这样含蓄的沟通日常生活中并非适用。如下:
女生的表达:你走,我不想见到你
女生的实际需求:我很生气,你快点来哄我
男生的反馈:他那么生气,我就走吧,让她冷静一下
女生的表达:那个女生长的真好看
女生的实际需求:快说我比她漂亮
男生的反馈:嗯,是长的不错
所以,正确的表达方式:明确谈话的目的,对自己的需求有深刻的认识,然后把请求说清楚。
二、从倾听者的角度来看:
我们作为说话的人,需要注意上面的四点精髓,反过来,作为倾听者,我们也要注意说话者话语背后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说话者的感受,这里的这四点不再赘述。
倾听者除了感受说话者,还要做出反馈。做出反馈的时机很重要,要先让倾诉者充分表达,判断倾诉者充分表达的标志:谈话变得轻松、对方停止表达。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我们都能保证去倾听,当我们自己也处于焦躁状态时,我们也要尊重自己需求,调整自己,阐明自己的请求,平静下来以后,再开始沟通。
在非暴力沟通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运用——培养对自己的爱,以爱为起点和支点,通过非暴力沟通,达到爱自己的目的。当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去寻求改变,是什么心理推到我们去改变的呢?第一种情况:羞愧和内疚等负面心理,我们决定改变。第二种情况,处于对生命的爱,改变是让自己变的更好,作者赞同后者。
最后,我们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和需求,表达出来,做生活的主人。不要随波逐流,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大家喜欢的,爱自己,不强求他人,爱生活,发现生活美好的一面,生活也会用一种优雅的姿势迎接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