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鸣沙山。第一次看到月牙泉的照片,在地理杂志上。一张黄沙山丘底里弯弯的一池碧绿,惊异这神奇。本以为是在大漠深处,常人难以企及,还常常想能看上一眼,简直帅呆啦!
上一次来敦煌徒步,在晚餐前沿着党河慢慢闲逛,一路走到尽头,发现居然是鸣沙山?因为出来参加户外运动,所以也没研究什么攻略,只想着回程路过嘉峪关可以看看就好,出来玩怎么能撇下我的五人团?时间也不允许,就在大门外翘脚照了几张图。
今天天气还好,阴呼呼的不晒。骆驼队走过,丝绸之路,景区里有一处游人步道跟骆驼队路交叉口有红绿灯的。
沿着步道走个几分钟到月牙泉,真的是奇迹,但是看旁边土层,就知道了。
细砂层与泥质层交互,松散沉积物中含有树枝和贝壳碎片,还有圆柱虫孔。上层的砂形“砂柱”代表的生物活动的遗迹质沉积物沉入到下面的泥质层中,这叫作“负载构造”,这些现象和特征说明,在时代不是很久远的过去,这里还处在河流或湖泊的水之下。
——摘自说明牌
月牙泉边楼台亭阁,始建于清朝,二百多年历史,五十多年前毁坏,九十年代重建,有很多楹联,碑刻。
找个最近的路,爬吧!以走过戈壁滩为自豪的本老小太太,走这木软梯子,有点惭愧啊!
爬上坡顶,虽然天气不晴朗,也还是很漂亮的。
特别惊异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个腰线,啥子能工巧匠来试试吧?!
沙丘的边和月牙泉的边,同心。
指点下山那边的山,实际是拿的自拍杆遥控器。
下山,就不走梯子啦,脚跟磕着沙窝,下跑,舒服。
碰到一队游学队伍,又来感概啦,大儿子小时候小记者班的游学,都是去附近贫困地区体验穷游。
午餐,一个华南广东人没听说的,东北辽宁人觉奇怪的菜,炒榆钱。
下午,莫高窟。
第一次,在一篇散文还是游记里看到莫高窟,还是在中学,《读者》,大概还是《读者文摘》的时候,神往。
莫高窟不让拍照,或许不久后都可能不再让参观啦。
亲自看,眼神思路都不一定跟上导游的小电筒,我就更复述不明白啦!买了一本画册,回家慢慢欣赏。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这书,准备回家后立即买一本纸质书。
晚上,观看表演《又见敦煌》,震撼,你一定要亲自来看吧!
卉2023.04.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