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聊聊学习与持续学习,熵增和熵减,工作与生活中关于积累和进阶的感悟。
人生是熵增过程,但我们必须时刻反熵增
熵这个字,好多年前就听到过,最早好像是在图书管里,走马观花翻了一本书,后来就忘了以至于这个字怎么读还查过。
最近读的一本书里详细地阐明了熵,熵增,熵减,负熵,反熵增等。本义是热力学定律,用到个人成长领域,大概意思就是世界或者一个系统,你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自然规律是从有序到无序,从生到死,从成长到衰亡的过程,只有持续输入、不断学习和迭代才会降低或者减速这个熵增的过程。
鉴于此,平时做什么事或者什么决策,就关注它是熵增还是熵减呢。为什么刷抖音两小时很快就过去,而且很舒服,这是熵增,为什么看书就看不下去,很难受,这是熵减。逆着自己的意愿,积极迎接挑战,保持乐观,坚持运动,这些都是反熵增。平时遇到艰难的决定或者生活与工作中的困境,首先不要怕,意识到这是熵减的过程,是成就,成长和塑造自己的过程,虽然任何事物都最终难逃灭亡和消失,但改善或者创新就可以进入新的成长周期,生命的厚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扩充。
有一些五十多岁的人,本来是初中毕业,但是因为长期不学习,没有进步,以至于和文盲差别不大了,我生活中遇到很多这样的长辈。很多人毕业五年后就停滞了,只有在高中和大学有老师监督,同学带动的情况下熵减了,刚毕业倒是在适应社会和职场,不断解决困难,但是过了三十岁又陷入了停滞。职场有35岁分水岭的说法,其实就是持续熵增了。所以人要终生学习,系统学习,不要总待在舒适区里,不要总做容易的决定。当然,我不是鼓励你跳槽或者创业,我强烈建议在比较稳妥的前提下,小步快跑,做一些低成本测试,总之稍微折腾,一点点来,不光是赚钱方面,学习也可以,比如学英语,词汇量突破一万,亲密关系方面,尝试去求同存异,适应对方,做出让步等,总之,不要顺着自己的人性,而是反人性,时常逼自己一下。我们经常听到,投资是反人性的,其实是一个道理。
关于熵增和熵减,多问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性行为是熵增还是熵减呢?维系情感呢?结婚组建家庭呢?
最后提一下碎片化阅读,这是熵增的,你可能说也是在学习啊,其实不然,这种碎片的单点的信息无法进入大脑的系统数据库,无法与自有知识形成链接,诸多知识点无法共同工作,就像关系型数据库,碎片化信息缺乏抓手和触点,形不成系统和结构关联,所以大脑整体无法提升效率和做出创新。
上班族业余时间如何学习
其实经济下行期间,能保持工作的成长性已经实属不易,遑论上班族的业余时间了,但无论如何还是要利用好下班后的八小时。
上班族有两件事不能忽视,第一,根据工作需要去学习,第二,坚持巩固底层能力。
如果工作中需要学好英语或者对英语学习感兴趣,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记单词,单词量上不来,一切免谈,你先背5000个单词,然后看一百部英文电影美剧,你的英语水平自然就上一个台阶。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天赋或者方法问题,其实还是数量问题,没有什么奇技淫巧,很简单,背单词是最根本的,最有效果的,只有词汇量上来,其他才有可能。另外,如果不是十分必要,忽略英语口语的口音问题,世界那么多国家,通行英语,大家各有各的口音,即便是安理会秘书长或者外交部长,也有自己浓重的口音,这不是问题,英语是交流工具,而不是用来炫耀的。其实哪怕是一些脱口秀演员,也带有口音,所以真的没必要在意口音,忽略词汇量去追求口音和英音美音的所谓正宗地道,那是舍本逐末。
和学英语类似的是写代码,你不写十万行代码,很难走上一个台阶。说来说去,就是数量问题。可能你会说你数学不好,你没有语言天赋,这都不是关键的,绝大部分人其实没有天赋,天赋是极其罕见的,大家都是平庸的,但是能力可以训练出来。有位著名大V说北京程序员月薪三万以内的,初中数学就足够了,需要多好的数学水平吗?英语也是,先背诵一万个词汇,足以应对绝大部分涉外工作了。我自己是英语专业,对学英语感受很深很丰富,我的方法特别简单,背单词,我初中就翻烂了两本词典,没事就背词典,甚至蹲厕的时候都在翻看词典。后来用单词量测试APP检测,词汇量破两万,那个时候我的语法,阅读能力,口语都很强了,虽然我的语音语调有点中国味儿,尤其是河北沧州味道。除此之外,就是看原汁原味的电影了,这个强烈建议,毕竟也是娱乐放松,还会启发人生,何乐而不为呢?
坚持太重要了,尤其是对于学习。又不是自主创业选择方向,写代码和学英语,都是与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的。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别讲什么趣味,那都是引流的。坚持就是一个负熵,一个反熵增的过程。
养成几个习惯
首先是读书,至今还有人觉得读书无用,这种反智主义仍有市场。读书和受教育一样,都是武装自己的大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最不能停止的就是看书,虽然有些人会说,有些身价上亿的老板们从来不看书,我相信确实有一定的比例,他们不看书,但在通过不断解决问题而武装大脑进行迭代和进化。大部分人陷入庸庸碌碌,没有解决现状问题的意识,不会去积极乐观面对困难或者安于现状,沉迷于低层次的娱乐享受。
也有人觉得看了书转眼就忘了,看多少也没用。这确实是一个真实写照,我觉得这是因为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吸收的知识没有形成闭环,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这么下手:第一,选择最想看、最适合自己看的书。第二,聚精会神,做好简单笔记和勾勾画画。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写总结或者跟人分享,复述等。有这个过程,不出半年,看完三本书,你就会觉得自己有跳跃式进步。
其次是善用工具,要有自己的工具箱。比如搜索工具,AI工具。自己有问题,别习惯性问别人,自己去搜索,这也是情商智商后的搜商。这两年涌现出大量的AI工具,需要帮助时,去求助AI,它会给你提供思路,列出大纲,甚至代劳一些基础工作,帮你提高效率。除了这些通用工具,还有很多专业工具,比如excel,千万别小瞧,95%的人没有掌握Excel 20%的功能,我忘记是哪个大神说过Excel是会使人变聪明的工具,如果你的工作涉及诸多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请掌握Excel。还有编程语言Python。
值得一提的是,总有人说灵感和思想最重要,工具只是手段,一个设计师,即使不会PS,用铅笔也可以创作。我觉得这是没有明白先术后道,先有为后无为的常识。只有充分的掌握它,达到炉火纯青后才可以抛弃它进入到无为而为的境界。
最后,坚持运动。现代人,差不多一过了三十岁,身体素质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尤其是一线城市办公室白领们。运动的好处我不多说了,我只提两点自己感悟到的运动好处。第一是,如果你遭遇了挫折或者你处在人生低谷期抑或患上了轻度的焦虑症抑郁症等,一定要坚持运动,每天或者每隔几天有规律的跑步,游泳,俯卧撑深蹲仰卧起坐或者其他任何体育锻炼方式,尤其是户外。你坚持半年,大概率会走出困境,最起码情绪上出现了很多积极因素,而不是在悲观的反刍循环。
养成这三个习惯,必然是一个积累和进阶的过程。平时微小版本的迭代,偶尔会有中型版本自我迭代,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大版本迭代。
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曾说过:1.所有的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大多本质是数量问题,因为数量不够,差几个数量级而已。2.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大部分质量问题,在微观上看,就是某个地方数量不够。3.最大的误区是,明明是数量不够的问题,因为错误地以为瓶颈在于质量,幻想在不增加数量的前提下,用某种奇技淫巧,偷工减料达到目的。这时候玄学、迷信和各种无病呻吟就出现了。数量不够,底子不够厚时,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即使有时看似有捷径,欠的账迟早是要还的。
最后,总结一下:在生活中要充分意识到熵,觉察到熵的规律,持续反熵增;毕业参加工作后仍旧要持续学习,从工作需要出发和拓展,尤其注意数量的积累,巩固底层能力;养成读书和不断总结输出的习惯,丰富自己的工具箱,不断打磨自己的工具以及保持户外运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