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下江南,见扬子江上樯橹如林,舟船似梭往来。于是对随侍的圆空和尚说:“好多的船!都航到哪里去呢?”
圆空回说:“老衲住锡在此,每日只见两条船。一条名船,一条利船。”
这位大师有思想:人生在世,想什么,做什么,谋什么,怨什么,去往何处,意欲何为,无非“名”“利”二字。
所以,我们洞察身边未知的人与事,如果套上这两条,大抵上都不会差得太远。
战国时的毛遂自荐的故事,千古流到今。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拟挑选20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尽管平原君尚不认识毛遂,但毛遂相信自己“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
凭着这股自信和勇气,毛遂一举促成了楚、赵合纵,同时也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然而,毛遂这个震古烁今的壮举,后来却給他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相传,公元前256年,燕军忽然派大将军栗腹领兵大举进攻赵国。此时平原君心中只有毛遂,他力荐毛遂任前敌总指挥。然而毛遂却并非是能统帅三军御敌的将才。
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燕军杀得片甲不留。毛遂羞愤万分,抽出了佩剑,寒光一闪抹了脖子。
从“毛遂自荐”的辉煌到“毛遂自刎”的凄惨,仅仅一年时间,如何不让人感慨万端。
很多人会有一种习惯性思维,认为某人一方面很出色,他就一定是一个通才是一个完人……。于是,各种不切实际地拔高与期待。
现代社会,很多领域对人才有渴望,很多“人才”对成功有渴望 ,为了各自的名利,这样一拍即合的事情太多了。
鸡住鸭舍,鸭吃猪槽。猪呢,找地方腾飞去了。
这样的故事俯首皆是。
我们应该将有一定能力的人视为宝物,激励他们,重用他们,让他们充分发挥其潜能与智慧,这个并没有错。
但是,若一味放大对他们的期待,什么重要的事情都托付给他们,什么难啃的骨头都交给他们,觉得他们什么都能搞定,觉得他们什么都会做得很好,也许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更会对集体的事业和个人的前途形成不可逆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或不擅长的。
对当事人来说,如毛遂一般自荐,脱颖而出,立功成名,当然是好事。谁不想出人头地过好日子啊。
但是,在成绩面前若对自我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自以为是地享受赞美,盲目服从安排“接单”,以决心代替自己的能力而好大喜功,那样,在遇见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事情时,定会力不从心。
做事,越往前,肯定越来越难。怎一个“综合素质”可以轻松搞定的。
所以,“自荐”自己与“草菅”自己之间,只不过一纸之隔。
真正能文能武的人其实是没有的。当然,你如果觉得自己能写一篇漂亮的汇报材料又能去市场吆喝一声赚点快钱属于能文能武,那我也无话可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