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喜欢这句诗,却喜欢得不甘心,可能还算不上真正喜欢,就算喜欢也还做不到。
承认自己无长策,没有岀仕的才能,这不容易,这个年纪应该喜欢“少年心志当拿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的豪情壮语,再不济也应该感叹两句“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有怀投笔无路请缨”这样的怀才不遇诗句。
甭说有没有才,感叹一下不遇也能聊以自慰,何况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天生我材”那是诗仙说的,他有才不容置疑,它那么有感染力,我曾经将它奉为圭臬,却只做到了散尽千金,等着复来,在这种等待中“必有用”的信念渐渐衰退着,看到这句自顾无长策,王维说得那么自然,那么平和,人家真就寄情山水,自己连“无长策”都不敢承认。看来真是要到了一定年龄、经历了某些事情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意境,曾经轻狂过了头嘲笑那些落魄的诗人归隐山林,直到自己落魄了想归隐还不得,只好冷笑自己的无知,摇头自己的无奈。
我们的传统文化对自然有特殊的情结,道法自然,那是一种出世的态度,讲究修身养性。西方的文化则强悍得多,多是一种建功立业的入世法则,也凶猛得多,看看那些成功学就知道。如今全球化大背景下,中西交融,中国文化输出这一块做得不如人家,我们平和包容少了那种征服欲,西方文化特别是资本主义法则那是大行其道,而且特别成功,消费主义、金钱主义轻而易举就能俘获人心,谁还讲归隐田园、修身养性呢?要归隐也得有了物质极大的成功才行。
身处在这个时代,有些尴尬,文明的交融碰撞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作为西方人,人早就习惯了入世的法则、丛林法则,他们玩得不亦乐乎。我作为中国人呢,骨子里还有些酸腐,嘴里粪土当年万户侯,心里又想着一个亿的小目标,我真是既当..又立…。这应该是《庄子》和《成功学系列》混合着看产生的不良反应,中西结合这不治病啊!
传统文化那些高尚的情操令人向往,那些读书人的远大志向让人膜拜,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以天下为己任,我自诩曾经也妄想过,但很遗憾做不到,没做到。以前我的课桌上有一本论语的话就有三本成功学,而半部论语已经治不了天下,传统文化在我心中的位置那时候败给了西方成功学。做一个商业社会精英的诱惑远远大于做一个立德立言立功的社会栋梁。何况当学校的教学目的是升学,社会家庭的期许更多是你的工作收入时,知识就是生产力,书中自有黄金屋,谁还会说自己粪土万户侯,即使真的有那种情怀也仅仅会被认为沽名钓誉。当我看到笑贫不笑娼时,为了不被他人笑我似乎也可以娼,这一点我承认是自己的虚荣作祟,在金钱面前我的道德一直在摇摆。这种摇摆使我担心,担心自己为金钱推磨,可笑的是更多时候担心推磨后没有钱。
深知我离返旧林是很远的,采菊东篱下的画面确实常常神往,仅仅神往,估计悠然见南山,也是期盼着南山上空有架私人飞机。如今能归隐田园的那都是万户侯,这一点倒也是有趣,不过虽然没有自己的田园,我现在也喜欢在推磨累了的时候看看南山的云,种俩盆栽。
盆栽啊!也是难为你了,幽禁于这小小的花盆,我保证呢!尽量按时给你浇水剪枝,谁让咱们同病相怜呢,你也别回归山林了,陪我在这水泥墙里谈谈心吧!如果你还期望返旧林呢,就帮我祈祷吧,等我哪天突破久在的樊笼,你也能复得返自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