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环境教育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什么是学习 & 环境教育中的学习

什么是学习 & 环境教育中的学习

作者: 深海錳结核 | 来源:发表于2018-01-12 18:37 被阅读0次

    吴蒙 2017.09.20

    广义上,学习是指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个体知识或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Woolfolk,2012;Mayer,2011)。在这个通用的概念下,不同心理学流派对学习持有不同的观点。

    例如,美国国家研究院在2000年总结道,行为主义者把学习定义为在刺激和反应间建立联结的过程(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2000);学习主要由内驱力(如饥饿)和外部力量(如奖励和惩罚)来驱使(例如,Thorndike,1913;Skinner,1950)。同时它也指出,这种激进行为主义的观点难以研究和解释学习中的理解、推理、思考等现象;而后来的折衷行为主义则允许对内部心理状况做出假设,用来帮助解释各种学习现象(NRC,2000;例如,Hull,1943)。

    而超越行为主义的观点,现代学习观则认为学习是人们用他们已经知道和相信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学习是原有经验的迁移(NRC,2000;例如,Cobb,1994;Piaget,1952,1973a,b,1977,1978;Vygotsky,1962,1978)。

    更进一步,理解学习是什么,需要考虑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等问题。同样,根据《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NRC,2000),可以看到现代学习观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学什么——专家知识(专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依赖的,围绕重要概念而联系和组织起来的知识;它有条件地指明了知识可使用的请将;它支持理解和迁移到其他情境,而不仅仅是记忆能力);

    为何学——主动学习(增加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在学习时看到学习的目的,从而有目的地主动学习;例如,Scardamalia & Bereiter,1991);

    怎样学——迁移(新知识的建构必须来源于已有知识,学习就是人们用他们已经知道的和相信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元认知(人们预测他们在各种任务中表现的能力以及对目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监控的能力;例如,Brown,1975;Flavell,1973)。

    这些方面比较符合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让我产生了深刻的认同感: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解决问题;学习需要有目的和目标,有了学习的意义才会出现有意义的学习,而我一直认为获得新知和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是非常有趣的事情;迁移帮助建构认知的图式,元认知让学习者不断反思巩固所学。

    这时候我对教育的观点是非常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的,倾向于把教育等同于学习者的学习,而教师是辅助者和陪伴者。这种观点把教育看作是非常个人化的,个人建构自己的知识、树立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目标、通过自己的经验背景和自身监控进行学习,最终获得的是自身的成长。同时可能夹杂一些实用主义,因为对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也反应了自身能力的完善,越做越好。

    而在环境教育中,来自成人教育的理念,除了实用主义和人本主义之外,第三种观点(批判主义)可能给“什么是(环境)学习”更多的启发。这三种理念分别涉及到在教育/学习中要促进的三种层次的反思:①实用主义,学习是一种反思所做事情的过程,例如做中学和体验式学习圈;②人本主义,学习是一种反思自我的过程;③批判主义,学习是一种反思社会结构和制度的过程(Finger & Asún,2001)。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问题,根源在于社会发展的观念(叶文虎、张勇,2000)。因此从需要从批判主义的角度进行教育和学习,即,环境教育/学习要能够促进改变社会结构:社会变革、范式转变、环境伦理。也因此,学习应该会是一种批判的反思过程,除了顺应、同化、建构自己的知识、改变自身行为以外,可能需要“在不疑处有疑”,改变与重建那些自身难以接受的、被客观化成“外在真实”的社会文化建构。在学习中建构与重建个体和社会在知识或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不仅是“人们用他们已经知道和相信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会强调改变知识与不解之处;不仅是接受、建构,而且是批判、重建。教师的角色可能需要转变成为变革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Cobb, P. (1994). Theories of Mathematical Learning and Constructivism: A Personal View.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on Trends and Perspective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stitute for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Klagenfurt, Austria.

    Finger, M., & Asún, J. M. (2001). Adult education at the crossroads: Learning our way out. London: Zed Books.

    Hull, C. (1943). Principles of behavior.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Mayer, R. E. (2011). Applying the science of learning. Boston, MA: Pearson.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00). How people learn: 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 Expanded edition.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Piaget, J. (1952). 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M. Cook, trans. 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Piaget, J. (1973a). The Child and Reality: Problems of Genetic Psychology. New York: Grossman.

    Piaget, J. (1973b). 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Piaget, J. (1977). The Grasp of Consciousness.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Piaget, J. (1978). Success and Understanding.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cardamalia, M., & Bereiter, C. (1991). Higher levels of agency for children in knowledge building: A challenge for the design of new knowledge media.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1(1), 37-68.

    Skinner, B. F. (1950). Are theories of learning necessary?.Psychological review, 57(4), 193.

    Thorndike, E. L. (1913). Educational psychology (Vols. 1 and 2).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Vygotsky, L.S. (1962). Thought and Languag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Vygotsky, L.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 MA: Th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Originally published 193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oolfolk, A. E. (2012).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ctive learning edition (12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Inc.

    叶文虎、张勇(2000)。环境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学习 & 环境教育中的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nf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