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想着改变别人呢?徒增烦恼。
我们连自己都很难改变,更别说控制别人了。我们能改变的都是自身想改变的人,包括自己和他人。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其实都是镜子,在镜子里可以照出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之处,找到的不足之处,都是小我任性,小我的任性很多又是本能在驱使。想改变是在和本能做对,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既然他自己都在回避这个事情,为什么我还要为他的迟钝,为他的不作为而生气呢?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气是本能,不生气是本事。这又说到自律,自己控制自己。感觉像是我们坚信这样的未来会更好所以我们折磨此刻的自己,我们要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里面做抉择,自律的人也是在赌博,他渴望赢在未来,他知道自律会给他带来成功,人到底是因为自律而想成功呢?还是因为想成功才自律呢?
记得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发表致辞中说到: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拼尽全力,也不会有回报。我们自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是成功,我们不可能无缘无故的享受这种看似折磨自己的行为。其实我们是在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幸福,我们折磨自己,控制自己的本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好像我们自己是驯兽师,自我是我们要训练的兽,在一次次训练中,兽变得听话了,我们的成就感在一次次控制自己的过程中增加。人内心的斗争就是自己自认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和本应花费时间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却没有做,而去顺应本能驱使。
这是一对矛盾。有人选择活在当下,能享受的就享受,不去争,此刻我想做什么,现在我就做什么,这样的人是幸福的,是快乐的;还有一种活在未来,我想通过压制此时的本能,为的是在未来,用为了未来而努力去摆脱当下的空虚,这也是一种本能;还有一种心里装着美好的未来,身体在完全遵从自己欲望的驱使,而他不选择接受,脑袋里想改变世界,身体上想享受当下。体内产生了一种不可调和矛盾,这样的他是不幸福的,是不快乐的。而且喜欢比较,这类人既不擅长坚持又擅长坚持。不擅长为了自己的预期去坚持去改变自己,而又在坚持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
大概就这三类人吧!一种认清自己和现实随意的活着,一种认清自己和现实努力的活着,还有一种最不可取的,认不清现实和自己纠结的活着。第三类多一些吧!其实人丑就应该多读书,我倒觉得这里丑有深意了。丑不止是容貌了,还有我们的不自知。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我觉得读书是在调和我们自己的矛盾,让我们认清现实和自己,当然这里的书不单指书籍,电子书这些已经被固有名词限定死的现实物,还有我们的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我想说书也来源于生活,现实中的书给我们给了作者个人的观点,而生活这本书给了我们自己的观点。
生活中的事情也就这么多,人也是,所以在书中看到雷同也不必好奇,当然看到不同也不必可以模仿。书中的真意往往就是我们个人的经历,其他人的看看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