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写了两本国外小说,这次回归中华经典文学作品——老舍《茶馆》。这本书应该是小学或是初中就知道了。前几个月刚读,今天重读回味一下。
对了,和《活着》相比,这本小说的电影版我也看过,更好的全方面的了解本小说。至于《活着》嘛,大约五六年前读过,在大学自习室里,至今记得故事的悲情。为啥写到《活着》?不明白,突然想起它了吧。
回归《茶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不再多介绍,读过书的人大部分都晓得。比如《骆驼祥子》《猫城记》啊等,对了,这两本书我也有,诚然也在大学期间读过。
《茶馆》是一本话剧,只要打开第一页,就晓得与一般小说的区别,它俩就不是一个文种。
话剧像是有人物、时间、地点等,以全部的对话形式展开,以及小部分背景介绍文字。
要是早几年读过这本书,也许我也会在大学期间创作些许剧本来演。在最美好的时间,好好回味吧。
这本话剧主要内容就不写多了,也就一篇日更。我也不想细谈,主要就是写茶馆的兴衰史,以及在茶馆出现的人物经历。本书很薄,读起来很快,我记得最初读它用了小半天吧。
重点想说下人物描写。全书刻画人物真的很形象具体,尤为擅长前后对比,这种对比,有同一个人在见到不同人时的对比,写他们的言语差距与肢体差距。关键是同一个人也就前后几秒钟,却有这么巨大的差距,也是讽刺。无怪乎,有钱能使鬼推磨,见风使舵本事强。
当然,也有宏观时代变动下,同一个人在经历各种磨难后,发生的身世变化,只不过那种精神却不曾丢掉,又很悲壮和可敬。这种写人物的描写手法,很值得学习。
本文写了几个时代的变动,维新变法、军阀割据内战、抗日战争胜利三个场景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茶馆里,不过茶馆有发展到兴盛最后快速衰落的过程,老掌柜纵使满腹经商头脑,也抵不过时代变动的浪潮。
这里的茶馆,出场的人物,都是市井之人,你我身边都会存在。在浪潮下,各有各的活法,艰难活着。这里的人物,甚至有了一代、二代,他们大多继续父辈的活路,开始下一代与上一代的碰撞。
这次再读,发现老舍真是大家啊,这么一本简短而又很容易阅读的剧本,竟然写了那么多的人物,又得要符合时代背景。让人感慨时代洪流下,个人的渺小与卑微。
就写这些吧。这次的重读有点敷衍,属于跳跃阅。
本次日更,算是为下本小说的过渡吧。一直一本小说写十个日更章节,也有些许烦躁,还是这种一节讲完比较爽快。
最后,有一说一,本作品的纸张一般,包装一般,见下图。好作品能不能用点心,好好出书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