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不禁就笑了,这有点儿绕口令的感觉嘛。其实跟“要我学”不等于“我要学”是一个理。换句话说要我写≠我要写,要我学≠我要学,中间之所以是不等号,因为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观念或者心态,前者是被动接受,后者则是主动出击。
这是我今天晚上参加“校长智库”“班主任智库”云直播课堂时,聆听来自于浙江杭州余杭区太炎小学副校长张自恒老师所做的一个讲座《做一个要写作的老师——教育写作成就最好的自己》之后想到的一个核心问题。
身在教育言教育,身为教师聊阅读写作,却也算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了。
张老师讲座的核心问题还是建议、号召一线教师尝试写作、坚持写作、爱上写作。
他的讲座里引经据典,列举了许多名家谈写作的实例,其中就有我特别仰慕的朱永新教授的名言: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做好真正的教育;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
我也对张校长的这番话深有同感:一个人不用坚持写作十年,甚至写一年、半年,乃至仅仅写上三个月,整个人的状态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会与之前明显的不同,这个人就会慢慢的爱上写作,从此步上了快速成长的高速路。
联系我自己,走上讲台这么多年一直是一个装睡的人,那么多次有身边的人试图唤醒我,但都无果。我这才明白,要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多么难!除非你自己有了动力,除非你自己想要成长起来,想要进步,这样才可以真正走上一条与之前昏昏噩噩完全不同的道路。
也许是缘分已到,有幸得到身边几位挚友的引领,我加入了两三个充满正能量的积极进取的团队,才让我明白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有高人指路真的是至理名言!
就这样在团队的引领和带动下,我也慢慢的从舒适区里爬出来,开始真正的打开书阅读或者听书,拿起笔做读书笔记,开始尝试着坚持在简书上更新自己的小文。慢慢的,我真发现自己之前有了不同,不止是在生活中留下了一些痕迹,也尝到了一些甜头,找到了存在感、价值感,乃至归属感,做事条理性更清晰了,效率比之前也好了不少……我这才发现,天还是原来的天,工作还是原来的工作,但真的有许多发生了变化——心态平和了,焦虑减少了,和家人相处更悠游自在了,工作和个人成长比之前游刃有余了……这种感觉除非自己经历,否则真的无法与外人道也。
所以我才对张校长的讲座深有同感,当然,我绝对无法与张校长相比,那之间是天壤之别还要再加个鸿沟呢,但至少我从张校长身上找到了方向,也看到了希望。
还是用朱永新教授谈到的写作的妙处:
从表面上看,教师的写作只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更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碎片组成的,但这些碎片往往形成了破碎的、未经省查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层面上不断的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有效的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
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不断的向上攀升。
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是幸福的人。
看似同样的生命场景,却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关键是有没有发现新的风景的眼睛。
朱永新教授从19岁开始写日记坚持了40年,所以他的坚持又何尝不是书写着他个人的人生传奇呢?
前有车来后有辙。这些大腕、高段位的人都已经在前面走出了一条花香满路的光明大道,像我这样的小虾米,什么理由不沿着前辈的足迹一路前行呢?
我是真的深信:我!要!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