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是林语堂1936年全家赴美时,为了好玩,高兴,写了这本传记。林先生极喜欢苏东坡,带了很多有关苏东坡的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是的,不仅仅是林语堂先生,作为中国人,又有谁不喜欢东坡先生呢?就如林语堂先生在原序所言:“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作为中国人,苏东坡这三个字应该是无人不晓的,对于四川眉州,是他们的骄傲,苏东坡是眉州人;对于古都开封,虽说宋朝有太多名人在此,但苏东坡绝对是那颗闪亮的星;对于杭州,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留下了苏堤;对于黄州(今湖北黄冈)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前后赤壁赋,留下了吃货的最爱“东坡肉”;对于瞻州(今海南)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然还有很多地方留下苏东坡的足迹,他曾经对自己的弟弟子由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被称为“百姓之友”的苏轼,和尚道士,贩夫走卒,歌妓名伶,没有他不能聊的人,他的性情就是这样豪放旷达。
同时,苏东坡在文学上的全能天才般的成就,更是无人能出其右,写词,词在宋朝初期本是歌妓名伶取悦客人的小曲,到了苏东坡手里,顿时境界大开,铿锵有声,开创了豪放派,写散文,写进了“唐宋八大家”,书法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 、蔡襄)之首;在绘画上,他因擅画怪石墨竹,成了“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更是佛教徒、酿酒实验者、修道者、瑜伽爱好者等,在他65年的人生中,一共创作了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散文,书法绘画不计其数。
说起苏东坡的,留给世人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不论是宦海浮沉、流放之路、身处大狱,甚至是弥留之际,他都能坦然面对,随遇而安,活出心灵的喜悦。苏东坡给人的印象是温暖旷达,喜欢他的《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在弥留之际和好友的对话很有意思:七月二十八日,他迅速衰弱下去,呼吸已觉气短。…这时全家都在屋里。方丈走得靠他很近,向他耳朵里说:“现在,要想来生!”苏东坡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钱世雄这时站在一旁,对苏东坡说:“现在,你最好还是如是想。”苏东坡最后的话是:“勉强想就错了。”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东坡先生已去,留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喜悦,是思想的快乐,是旷达豪放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