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食物的意义绝不止步技法,一旦叠加了家的意涵,食物便进一步打通中华文明的经脉,推开了中国人心灵世界的大门。
在西方传统文化中,饮食会被看作是世俗的,人每天都要吃饭,而吃饭满足的是纯粹功利和物质上的需要。中国人的饮食规则大不相同。在中国人看来,饮食既是对生命欢乐的领受,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寄托。中国人眷恋一茶一饭的光晖,既然生活,就要有滋有味。西方的宗教节日经常要求禁食,而中国人每逢传统节庆,则是要通过食物来展现勃发的生命力。
烹饪的原材料更多属于自然范畴,差别不大,但烹饪的技法与调味料的选用更多属于文化范畴,背后凝结着生活观念与信仰的传承,它会勾勒出故乡在我们胃里的模样,让我们对一种食物产生超越饱腹的体验。
阿城说: 我们的思乡病,其实就是思童年的饮食。这是因为人的消化蛋白酶,受儿时饮食的影响,对外面的食物消化不良。对于久别家乡的游子而言,再没有故乡的美味能够激活童年生活的美好,
文化也有“蛋白酶”。比如,母语就在制约着你的思想方式,由此产生了对其他文化的不适应。消化蛋白酶与文化共识体系的语码特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