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趟货是一个大坑,从2月16号开始到今天还没有跳出来。这能怨谁呢,只怪自己点子差,谁知道去拿货的路上会遭遇疫情突增呢。刚开始担心回不去,连夜做核酸,17号一拿到结果就马上往回赶,结果18号就被盯上了。
一瞬间体会到了当大人物的感觉,十几通电话轮番轰炸,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沟通方式,其目的只有一个,送我去隔离。
“你是王小雯吧”
“是”
“从哪里回来的”
“苏州”
“是这样的啊,苏州现在是高风险区,途经苏州或者抵达过苏州都要被隔离。”
心开始瞎跳,怎么办,转念一想,我又没做错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于是如实交代行程路线,告知自己打了3针疫苗,有48小时核算证明,最最重要的是还有小孩要照顾。这些情况跟不同的人复述了3.4遍后,通知我当天晚上必须隔离,可以带小孩一起,不然会被强制带走。
被强制带走,不至于吧。心里各种抵触,3针疫苗白打了,核酸检测白做了。17号晚上到武汉,18号上午接触了那么多人,如果真有么事不早扩散了,要隔离为什么不一下火车就拉我去隔离?一连串问题夹杂着情绪往外蹦,除了家人愤愤不平的感情附和外,没人回答我的问题。
胳膊拧不过大腿,知道我要被隔离时,女儿哭丧般的豪头大哭。本来和电话里的“大腿”说有小孩要照顾,只是想争取宽大处理,其实家里爷爷奶奶家家爹爹都可以照顾她,可看到她的哭状后还是决定把她带上。
幸亏带了她,让我可以借妈妈身份壮胆,不然到达隔离点的当天就受不了。排队登记时,前面一个女孩披着长发,耷拉着脑袋,细细碎碎的哭,幸亏她没有回头,不然我肯定也要哭。
老公说我撑不过4天,到了第4天就会性情大变。他是有经验的人,去年从深圳回来也被隔离了14天,算是前辈了,前辈的话当然要听,只是和他不同,我是带着孩子隔离。
有孩子在身边,就等于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水洒到床上去了、饭碗打翻了、不肯洗头、不定时的肚子饿、偶尔闹闹脾气,这些事让我过了4天还保持了正常状态。
因为正常才会去点播《中国医生》,听着电视里的弯管子武汉话,看着熟悉的场景和自己经历过的事,心里五味繁杂,和那个时候比起来,现在的情况真的好太多了。
电影中医护人员的身心已经超负荷运转,医院的床位、医疗设施也已经到达承载极限,可医院还在为多收一个人努力,而来看病的人却完全不懂,他们指责医院不尽责。
就像我一样,站在我的角度,只会认为被隔离没有一点好,可是如果真没有好处,国家为什么要出这个钱呢。
《原则》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是这么说的:人们喜欢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不喜欢对自己有损的东西,但只根据事物对个人的影响就将其判定为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这是不合理的。这么做是在假定个人的愿望比整体的好更重要。在我看来,自然似乎把“好”定义为对整体好的东西。
无疑隔离是对整体好的事,只是我的生活被打乱了,可,万一呢。被隔离不是因为做了错事,配合隔离只是作为武汉人该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