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第5章摘抄(上):
勤于思考。而另外一些人(肯定是少数),在接到任何任务之后,都勤于琢磨,思考该任务的目标、实质、意义,再据此思考完成该任务的方法。于是,他们会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去做很多领导原本未曾交代的事情。最终,他们不仅能完成任务,还常常有很多意外收获。(P156)
思维陷阱。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读教科书,要先把所有概念都记下来,暂时不懂就死记硬背。把概念牢记于心,就可以通过以后的学习和反复实践审视它,并形成透彻理解。几乎所有的学习困难和思维困境,是因为之前学习基础概念的时候不加重视造成的——没有例外。(P160)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最好去读一下该学科的发展史,这是最好的起点。
不接受,或者不勇于接受不确定性,会直接导致很多认知和逻辑上的错误。由此引起的逻辑错误实际上是心理问题,而并非只是欠缺逻辑学训练。(P162)
因果关系。分析因果关系,例如“因为A,所以B”,基本上只需要从3个层面去审视:A不一定是B的理由(‘双盲测试’和‘自证预言’);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P163)
环境会“非常智能地”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做出与其行动相应的反馈——大多数人都没仔细想过这件事。这样说来,不管我们用心与否,我们都在对周遭的环境不停地发出相应的信号,而构成环境的人会接收到这个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反馈——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不管是有针对性的还是无针对性的……从另一个角度讲,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当然也会不停地接收各种各样的信号——尽管我们可能并非意识清楚地了解这些信号之中的大多数是在回应自己先前发出的信号——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根据它们做出自己的进一步回应……无形之间,我们就在被环境塑造。可是,与此同时,正在塑造我们的这个环境,也是我们自己(参与)塑造的……要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世界其实也有“心”。(P166)
自证语言的运作机理颇有些令人迷惑:好事很少心想事成,坏事往往无中生有。但这也不是不能解释:或许这与人类大脑中根深蒂固的“恐惧情绪”有关——喜悦会使一个人停下行动去享受喜悦,而恐惧却恰恰相反,会引发一个人马上采取行动去避免危险。事实上,这种出于恐惧的决策几乎总是事与愿违。(P171)
想做到“思维缜密”其实很容易——从现在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如6个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者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逐一应用以上提到的种种原则。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甄别能力突飞猛进。实践这个方法的人常常收获惊喜,其实,那就是重生的感觉。(P173)
相关命题。有70%以上的人分不清楚原命题和逆命题之间的区别,反过来不一定成立。
举证责任。当有一方拒绝承担举证责任的时候,讨论就没法正常进行下去了。拒绝承担举证责任的方法很简单:提出一个观点之后,要求对方进行反证。他们的逻辑是:既然你无法证明我是错的,那么我就是对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即“诉诸无知”。
案例局限。在使用案例说明道理的时候,要时时刻刻注意案例和结论之间的实际逻辑,尽量避免以偏概全。
【思考】
朋友A是朋友们口中“幸福的姑娘”。最近一次见面,她聊到自己去年过得十分充实:工作得到了肯定;交了几个好朋友;恋爱修成正果……她的好人缘是朋友圈子里面公认的,但是却从不招来妒忌。她的“幸福”从何而来呢?
对于工作,她以平和的心态全力以赴,即使忙到连续好几天加班,也依旧笑容满面,不抱怨;对所有人都态度尊敬,礼貌有加,家境不错,但从不张扬自夸;办公室茶水间里经常有她分享的水果和小食,朋友们经常会收到她用心的小礼物;对家人任劳任怨,常常夸奖肯定身边人。
朋友B也是个条件不错的姑娘,举手投足颇有气质,待人礼貌,文静乖巧。可是与她深交的朋友会感觉到她时时散发的负能量:婆婆难相处、老公不懂事、上司小心眼、运气不够好……
纵观身边人,我们会发现,有的人,明明握着一手好牌,也能打烂,而有的人,握着不怎么样的牌,却能越打越顺手。
比如A姑娘和B姑娘,A姑娘向周围环境发出“给予”的信号,而构成环境的人会接收到她的“给予”并做出相应的反馈——“给予”,她的“得到”也相应的越来越多,为了感恩得到,她继续发出“给予”信号,这是个良性循环。B姑娘的内心有个没有被填满的洞,于是向周围环境发出“索取”的信号,当索取不到自己想要的感情或者东西时,有意无意地对周围世界展现出不友好的态度(即使她努力表现好的一面),久而久之,构成环境的人会接收到她的“索取”并做出相应的反馈——同样的“索取”或是“不友好”。
反思自己,我希望自己成为A姑娘那样的人,却常常向周围环境发出和B姑娘一样的信号。
每天,许许多多的念头控制着我们的大脑,可是很少有人去关注自己的念头,有哪些是因为我们不会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心生恐惧,做出错误决策。《论语》中所说的“三省吾身”,要“省”的便是念头和随之而来的行为。
【行动】
1.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如6个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者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A不一定是B的理由(‘双盲测试’和‘自证预言’);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2.读教科书,要先把所有概念都记下来,暂时不懂就死记硬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