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分支

作者: 阿海的阿莫 | 来源:发表于2023-11-10 11:50 被阅读0次

    从彝族的历史来看,彝族不同的支系于自称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文化的缘由。不同自称的形成,除了同彝族形成和繁衍过程中的部落内外战争、民族迁徙、彝族社会的等级制度、民族融合以及自然图腾崇拜等诸多因素有关之外,最主要的是彝族自古以来就延续下来的祭祖大典“耐姆”分支习俗有关。

    从彝族公认的父系始祖希慕遮传至31代笃慕后,彝族开始以父子连名的方式按血缘关系记载谱牒。

    第一次是希慕遮14世孙道孟尼,道孟尼有9个兄弟,8个兄长分别到各地开拓发展,变为其他支系或彝语支民族。

    这是第一次分支,称之为道孟尼九子。所以,“尼”是彝族最早的统一自称。其分支的地点,哈尼族说是“诺玛阿美”。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彝语称汉族为“塔尼”。

    第二次分支是希慕遮29世孙武洛撮时代,武洛撮有12个弟兄,11个兄长渡河变成崇拜虎、狮、熊、猴、蛇、蟒、蟒、马、树、蜂、鸡等图腾的部族(即凉山彝文文献《勒俄特依》中记载的“武之十二支”),只有武洛撮不变,这一次分支的地点应该是古巴蜀的能谷(今成都)。

    到了撮笃慕当政时,兄弟之间就闹矛盾打冤家,东北方的外族也经常来侵扰。笃慕无法继续在能谷生存,就带着自己部落的子民向南边迁移。经过了尼碑(今宜宾),渡过了(诺矣莫)金沙江,来到了纪堵(今东川铜矿)地方。

    后来杜慕娶三妻,长房叫尼以咪哺,生下慕雅切和慕雅考两个儿子;次房能以咪冬,生下慕雅热和慕雅卧两个儿子;三房明以武吐,生下慕克克和慕齐齐两个儿子。

    杜慕的六个儿子在以后与其他部落的融合过程中,依次形成武、乍、糯、恒、布、默六大支系,俗称彝族六祖。

    六个儿子在尼罗白(黑虎山)举行六祖分支大典以后,长房之子慕雅切(武部)和慕雅考(乍部)带着自己的人往西行到倮朵黑(滇池)边,在那里建立起滇国(鹰国,古彝语“鹰”的音译)。后来向滇南滇西方向发展。

    次房之子慕雅热(糯部)、慕雅卧(恒部)带着自己的人迁入滇东北的乌蒙山区,在朱提建立乌蒙国。随后部分又向四川凉山方向,建立邛、笮王国,形成曲涅古候两部,成为凉山彝族的祖先。

    三房之子慕克克(布部)、慕齐齐(默部)向云、贵金沙江两岸发展,建立了夜郎王国,成为今天贵州、云南交界地区彝族的祖先。

    第三次分支的地点那就是兹兹普乌(昭通),时间大概是春秋时期。

    这是彝族历史上的三次大分支,每一祖都分成了若干个氏族或者亚氏族。彝族自称多以氏族繁衍时具有代表性的某一祖先之名作为氏族名称,氏族自称就是这个氏族的共同祖先,历经若干代的繁衍和发展后,氏族自称慢慢地成为这个支系的自称。

    若是把这些自称全部细说,我想我自己没有那个能力与时间去搜集整理。实际上古彝应该有分支,彝族史书上记载的时代就有“哎哺时代”,也就是原始时代,估计彝文都还没有产生。后来,又是支格阿鲁创建的古滇国时代。毕竟,彝文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我毕竟不是彝学大佬,如果有那些地方遗漏了或者疏忽了,请大佬们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彝族分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bh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