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费而隐
如今,很多版本把这句话作为十二节的开篇来论,表明大道的广泛而又精微。而,在某些说法中,依然显现于十一节的末尾作为总结说法,体现出圣贤大道已违费,君子选择隐而不仕的状态。
不过,若是于我而言,我更支持其放于第十一节内容末尾作为总结说法,原因有三:其一、古文中,“费”的意义只有动/名两种含义,动词代表耗费、花费;名词代表费用,哪怕作为意译来说,只能用第一种动词代表,代表失去之义,也即君子所崇尚以及适合生存的圣贤大道已经失去,君子应该选择隐而不仕的状态,规避社会所带给自己的风险与伤害。
其二、若作为联结第十一节的内容来说,【重现】:“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而做事,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对不会停止的);“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而不被别人知道也不后悔,只有真正的圣贤才能做得到);“君子之道,费而隐”(……),其中“遁世不见知”与“费而隐”成为前后呼应,“遁世”与“隐”更是体现了君子对世道变迁的主动选择——待时而动,或是如若终生等不到出山时机完全可以拥“中庸”自重,不见知而不悔。
其三、若作为第十二节的开篇内容来论,其后文所接内容与第十一节内容的感情基调完全不符,虽说有另起篇章之义,但“费而隐”是绝对无法作为另起篇章的开头之文的,因为第十二章的“夫妇之愚”已经完全意义上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名词“夫妇”之上,对于君子与世道的和合问题已然结束。
若果真如此,则会有个疑问,也就是作为推己及人(处世之道)的孔子来说,为什么会认为君子之道费而隐呢?
首先,在《中庸》中,君子之道也即中庸之道,而在<第四章>与<第五章>的内容里,孔子明确表达出中庸之道的不复存在或是无法施行,在孔子肩上虽然自负宣扬“中庸”之理的重任,但其内心比谁都敞亮——自己的重任无法实现,更无法存在——道之不行矣夫。
其次,君子之道——(?)费而隐,与其说是对自己的哀叹,更无外乎是一种对圣贤、君子的劝诫——不见知而不悔+费而隐——大道之不复如豺狼虎豹,即使是圣贤又如何抵挡的了豺狼虎豹的撕咬与吞食?待天下圣明时再推波助澜,若此生无缘盛世,也请默默无闻。
话及于今,君子之道也好,大道也罢,无非即指人道(仁道),思考自身是否走在人道上是日省中的重中之重。而,所谓的人道,现今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真正的人类面前的,谁又能真正端详出这条属于人类自己的道路——从何处上路,又去往何方,抵达何处?虽说所有的答案都在这些全心全意为后世、后代、后人提供人生方向、目标、答案的诸子百家(包括在这之前的神朝以及西方拥有较为久远的哲学、神学思想)的思想中,但是,人类若执意、故意、有意的去忽略他们的存在,即使他们重现于人世,也怎奈世道何如。
所以,人类若要归回人类、人道、人格,使得自己依旧还有资格、机会、能力去以人类的姿态生活在人世中,就得明白至少一点,人类是怎样才能被算作是真正的人类的,而哪些则是外道魔像披着人皮来渗透人类的存在。可信的是,只要是真正的人类,只要有幸接触人上人(圣贤才是真正的人上人)的思想,都会引起共鸣,因为圣贤是不会丢下一个真正的人类而任其漂泊的,圣贤有能力拯救每一个拥有人格、心性、灵魂的人类的。而那些披着人皮的外道魔像确也怎样都无法理解人类的思想,因为,他们本不属于人间。当然,这也是分辨人类与外道魔像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而,如今的外道魔像始终让真正的人类远离善知识(包括一切正宗教、圣贤等思想),诱导到别的路上,成为他们的傀儡,也就真正意义上在人间埋下深重的伏笔,他们所怕的就是自己无法理解人类社会中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物质、精神、意志本真,最终被筛选出来,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再次暗无天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