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心理
当死亡的警钟为我敲响 “一墙之隔,有人想活活不了,有人想死死不了

当死亡的警钟为我敲响 “一墙之隔,有人想活活不了,有人想死死不了

作者: 子绿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5-02 22:21 被阅读291次

    荣格说:“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是清醒的人。”

    我们终有一天都会死去,每一天的活着就意味着离死亡更近了一步。

    当忽视死亡时,活着只是一种混沌的状态,当正视死亡时,活着变成一种清醒的姿态。

    1

    当死亡的警钟敲响

    22岁那年,因为与死亡的近距离接触,我开始加速了内在的觉醒,开始更清醒地活。

    22岁时我因为甲亢病复发,面临着选择长期西药治疗但将来会再复发的风险,还是选择核素放疗,身体的变化与挑战让我深陷于焦虑和抑郁之中。与此同时,医生药量调配不适导致我服药后在一段时间内身体白细胞骤降,扁桃体发炎发烧一个月,免疫力变得和婴儿一样,医生说情况严重到可以发病危通知书,必须立刻住院治疗。

    于是我在愤怒、恐惧、委屈、悲伤的情绪中嚎啕大哭,平静后被扶进了血液科的病房住了十天。那一层搂里住了很多的尿毒症患者,白血病患者,在和死亡近距离接触的10天成为我内在觉醒的转机,因为我不仅看到了自己的苦,更看到了众生之苦。


    2

    病苦死苦,众生皆有苦

    我住的病房里一共4个人,横跨4个不同的年龄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但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在受苦,病苦、老苦、死苦,苦难的感受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来来说本质是共通的。

    1号床的叔叔,42岁,血癌,他需要持续输血和做骨髓移植;

    3号床的爷爷,62岁,缺铁性贫血,每隔几个月就要来医院输一次血;

    4号床的小妹妹10岁左右,过敏性紫癜,每天都在输液。

    房间里每个人都深受疾病的缠绕,在长期的抗争中,痛苦、疲惫、无力的感受都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3

    癌症晚期的绝望

    1号床的叔叔已经被宣判了血癌晚期,他的患病是因为之前一个小手术后没有好好恢复而立刻工作,在电焊环境下大量辐射让他快速得了急性白血病,高昂的治疗费用让他们家只能卖房看病,同时又苦于没有匹配的骨髓做移植。

    从他妻子的口中听说他父母不愿意让他弟弟为他移植骨髓,他弟弟本人也不太愿意,原因竟然是害怕移植骨髓后可能伤害弟弟的身体,家里人不想再失去另一个作为顶梁柱的儿子,这听起来真令人感到悲伤残酷。

    他一天天地消瘦,半夜睡觉经常会疼醒,身体的疼痛更是伴随着心理的波动,情绪总是会在愤怒和负罪感中游走。虽然身体和意识都很脆弱了,但他仍旧表现出很强的控制欲和过度思虑,包括催促妻子去找医生询问病情和治疗方案,对妻子煮的粥不满意发脾气。他无法放松自己,有时候又会很内疚,抓住女儿的手说自己对不起妻子和孩子,自己走了对妻女也是一种解脱。

    有一天他疼痛得一整个下午都抓住女儿的手,像是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抓住了一些爱的温暖,又像是抓住了一些生命的希望。

    4

    当死亡悄悄来临

    元旦的时候,护士长进来道新年快乐,她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个指甲刀,告诉我们好好剪指甲,我突然发现原来活着就很好,剪好指甲就是一件爱自己的小事,健康就是一种幸福。

    很久没有下雪的四川在那年下了很大的雪,那个下午我躺在病床床上,转头望着窗外的雪花纷飞,又是一年逝去,又是一年到来,岁月更替,就像生死的更替。

    这层楼里每天都有人挣扎在死亡的边缘,但大家会尽量避免直接谈论死亡,如果有人死了也更多只是一声叹息,生命的价值和死亡意义在这里变得特别得沉重。

    又是一天早上4点,3号床爷爷的老伴照常起床给他擦背,在出门打水归来后,她轻轻说了句:“8号房间里的那个人昨晚死了”,大家都沉默,我也楞了一下,慢慢坐起来,下床上厕所时望了望8号房间里的人正盖着白布,之前还活着的生命就这样在黑夜里消无声息地逝去了。


    5

    一墙之隔

    有人想活活不了,有人想死死不了

    在这层楼里有人被宣判死期将至却心有不甘,想继续活着而不得,内心愤怒又绝望直到生命的最后,却也有人是因为内心痛苦难受主动选择自杀被送到医院抢救。

    我们的隔壁房间刚好是ICU抢救室,有一天抢救了两个都是因为喝农药自杀的人,一个是处于生命夕阳期的80岁的老人,一个是处于生命朝阳期的10岁出头的小女孩。

    因为房间不隔音,晚上躺在病房里的人可以清晰地听见ICU里的声音,有人在哭,有人在闹。1号床的叔叔在疼痛中翻身,他还想活下去却不知第二天会不会排到号输血,即使生命在倒计时他依然还在咬牙中挣扎。而隔壁房间里的人却是因为痛苦不想活,想要立刻死去。

    一墙之隔,墙这边的人想活下去却不得不面对死亡带来的痛苦,墙那边的人受困于生活中的苦,渴望用死亡换取从痛苦中得到解脱。

    我静静地躺在那里,好像在看一出又一出生命与死亡的荒诞剧,感到又冲突又悲凉。

    6

    终究死去,一声叹息

    后来我病情好转后出院,时隔一个月再次回到医院检查,1号床的叔叔病情已经越来越严重,他已经在大面积尿血便血,需要输的血也越来越多,他妻子悲伤又无奈地告诉我说他时间不会很多了,当我第二次再去看望他时,病友告诉我他已经离开了,走的时候仍然很痛苦。

    在那个沉重的冬天,这层楼里逝去的生命就像那纷飞的雪花,在风中飘荡,起伏,旋转,落地,最后夹杂着恐惧、愤怒、悲伤、委屈、内疚、羞耻的泥土慢慢消融,留下一声叹息,一片寒冷。

    7

    方生方死,生死如一

    死亡是一个必然会到来的日子,也是一个需要练习的课题,但显然我们大多数人和家庭都没有做好准备,该如何平静有尊严地死去,如何尽可能少痛苦地死去,如何较少遗憾地死去,如何关注癌症晚期患者的内心感受,如何做临终关怀,如何看待自杀,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这些是我们的主流文化里很少探讨的话题。

    在那些亲近死亡的日子里,看到众生之苦,我在病床上看《庄子》,想从道家的生死观中得到一些启发。 庄子说“生死如一”,生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既然生必然要转化为死,死也要转化为生,既然生有生的意义,死也有死得价值,那么人们对生死的态度就应该是坦然地面对它,安然地顺从它。生是时机,死是顺化,人只有能够坦然地随顺生死之化,才算是真正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8

    接纳死亡,超越死亡

    另一本给我极大启发的关于死亡的书籍就是《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这本书是超个人心理学家肯·威尔伯与罹患乳腺癌的妻子的5年抗癌身心灵实录,它不仅仅是癌症病患的经验之谈,更是身心灵整合治疗,临终关怀与无我解脱的真实记录。

    在与癌症共处的5年里,肯和妻子崔雅除了寻找医学上的治疗外,也向内探索,开始了心理与灵性的觉醒之路。面对身心灵层面的痛苦折磨,他们广泛地吸收东西方心理学与灵性疗愈的方法,包括西方的心理治疗、佛法的内观禅修、藏密的自他交换观想、基督教的宽恕与臣服,从而从疾病与死亡的苦难中获得深度思考与积极超越。

    在超越死亡的修行之路上,我能看到肯和崔雅真实的心路历程,能感受到他们和众生一样,面对“病苦”和“死苦”时同样的情绪感受,我能感受到那些愤怒、恐惧、内疚、沮丧、无助的心情在潮水般涌动,还能看到他们随着对众生之苦的慈悲的产生,意识领域所发生的转化,超越与升华,更能看到面对死亡终究要到来的现实时,他们学习如何正视生命的价值与死亡意义,如何感恩生命,平静有尊严地接纳迎接死亡。

    关于接纳,崔雅说“我越是能够接受生命的本然,包括所有的哀伤、痛苦、磨难与悲剧,就愈是能够得到内心的安宁”。

    9

    向死而生

    看《西藏生死书》时中的一段话触动我的心。

    “当你强壮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疾病会降临,但它就像闪电一般,突然来到你身上。当你与世间俗物纠缠不已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死亡会降临,但它就像迅雷一般,轰得你头昏眼花,我们需要清醒一下,真诚地问自己:如果我今晚就去世,该怎么办?”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不变的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死,只是时间的早晚。

    至少是一种思想上的准备,态度上的准备。

    当生与死的钟声一遍遍地敲响,余音绕梁,向死而生,愿我们都能记住崔雅的那句话:“痛苦不是惩罚,死亡不是失败,活着也不是一项奖赏。因为不能再忽视死亡,于是我更加用心地活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死亡的警钟为我敲响 “一墙之隔,有人想活活不了,有人想死死不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mh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