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重读长辈这本书·忆舅公

重读长辈这本书·忆舅公

作者: 简语星空 | 来源:发表于2018-06-24 13:55 被阅读66次
    重读长辈这本书·忆舅公

    忆舅公

    舅公第一次回来时,我还记得我大概十一二岁,他和舅婆住在和平饭店,我父母带着我去见他们,在上楼时,我妈问舅公住几楼?舅公很风趣,他说昨晚414房间已经试过一试了,价格也是好高哟,说的我们都笑了。

    舅公姓施,名寅佐,我的印象中,他和蔼可亲,和外婆长得很象,身材高大,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儒雅中透着一份慈爱。十六岁时他父亲过世了,生活迫使他去了新加坡。

    他有良好的家风熏陶,出身书香门第,其中有影响的施淑懿和王清穆二人,施淑懿是舅公的叔伯姑娘,曾是尚志女子学堂校长,致力于教育事业。王清穆在南京为官,后弃官返乡,他致力家乡实业,对发展家乡经济功不可抹。王清穆的女儿嫁给施淑懿的哥哥,小时候,我经常见王清穆的女儿洪太太,是个慈祥的老人,她孤身一个人住于舅公家隔壁,儿女在美国,舅公父亲过世后,她对舅公家特别照顾。

    重读长辈这本书·忆舅公

    舅公从事文化出版工作,服务于新加坡中华书局和商务印馆,关于新加坡中华书局小史,新加坡联合早报曾经有介绍,最早是在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我国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陆费逵(字伯鸿)先生在上海创办,后发展成一家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出版物百科兼收,古今俱备,享誉海内外。1923年,中华书局在新加坡设立分局。

    舅公被中华书局委任经理,他有很好的经商头脑,又有独特的眼光,对艺术很高的鉴赏力,第一届广交会就回国参加,在新加坡开办中华画廊,先营荣宝斋木版水印画,一年后发展专营中国书画真迹,将郑十发等书画家的字画带往新加坡开画展,获得了成功,将中华画廊办得红红火火,连舅婆都不得不佩服他。

    重读长辈这本书·忆舅公

    国庆23年之际,中国政府第一次对外国人开放,正式邀请外国人来北京观礼,舅公被邀从新加坡来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在宴会上,囯家主席周总理亲自为来宾敬酒致意,舅公深受鼓励,从此以后,他每年带着舅婆一起回家看望亲人。

    少小离家老大回,那时还很少有人从国外回来,他一回来,左临右舍亲朋好友都来家里看他,院子里挤满了人,大家都很好奇想看看他,感觉这是件很开心的事。

    而舅公总是一个人坐在老太太的房间里,那时老太太年事已高,躺在床上不大会说话了,舅公默默地看着他母亲,抚摸着老人的手,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母子联心,在一个游子心中一定是深刻的体会。

    舅公是个宽洪大量的人,在和亲人聊天时,他总是开导劝慰他人,"一个人要有心胸,退一步海阔天空……"

    重读长辈这本书·忆舅公

    舅公为人谦和,他还是个细心、善良的人,他每年按时给外婆和老太太寄生活费,和我们书信往来,给予我们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关怀,那个年代,一张照片,一双小皮鞋,一条蝴蝶结都要受人攻击,风风雨雨,苦难丛生,而我却常常能找到一丝喜悦和快乐。

    在新加坡,舅公也是个有爱心的人,经常帮助支助学子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新加坡朋友写诗云:"毕生从事有绸缪,海外居留六十秋;中华书业宏图展,商务籍馆立洋洲;文化花发君鼎立,教育蓓蕾照顾周;艺海远帆喜风助,名留海外至神洲"。这首七律很好的赞扬了他为文化事业所作的贡献。

    邓小平复出中央工作,和当时的外交部长王华访问新加坡期间,曾亲切接见了舅公及其商界人士,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时光流逝,往事已矣,舅公舅婆虽然已去了天堂,但却活在我们心中,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激励着我们去做好每一件事。

    后记:有一天去妈妈家,我说要写一篇关于人物的文章,妈妈说写舅公吧,我知道她特别想念他们,想念过去的亲人,为了哄她开心,就写了这篇文章,没想到后来给舅舅看了,勾起了他的回忆,给我发了旧日照片,真是如获至宝,非常感谢他。麦子的读长辈这本书让我又重新回到这篇文章,重新编辑了内容,因为遥远,隔着千山万水,只能写些零星记忆,来记念他们。而我也特别想念舅婆,小时候她很喜欢我,她是潮洲人,讲话声调特别好听,又优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长辈这本书·忆舅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oj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