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努力还是没有达成目标,那你觉得,到底要不要放弃?
我的回答是:如果这件事是我内心真正渴望、真正热爱的事,就算失败100次、1000次、10000次,我都不会放弃。关键在于,这件事让我成长了。如果我放弃了,我永远都不会有机会把经验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因为光沉淀经验是没有用的,只有再次出发,在新一轮行动中用经验改进行动,才能保证成长的持续性和连贯性。
但是,我会反思:第一,我有没有“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如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计划指导自己的行动?第二,“想不到的做不到,想不清楚的做不好”,对每次失败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看有哪些地方没想清楚、有所欠缺,从而做进一步改善,将经验内化成自己的能力,确保下次行动在上一次行动基础上做得更好;第三,即使竭尽全力,还是没能达成目标,也不必自责。因为成功,还得靠机缘。
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
慵懒、不求上进使我浪费了许多大好光阴,从参加工作到步入婚姻的头5年应该是我精力最充沛、时间最宽裕的时候 — 没有买房、装修、养育小孩的负担,也不需要操很多心,譬如与公婆如何相处之类的……可我硬是没抓住这大好时机,该过的考试始终没过。造成这样的局面完全是我自己的过错,工作忙啊什么的全是借口。
学生时代的我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勤奋的好学者。且不论学习效果如何,单是对知识的那份孜孜不倦的追求,那份执着的精神仍令现在的我感动不已,也怀念不已。
工作后,端了个铁饭碗,我非常满足,发觉没有什么事再值得自己担心,看到周围的同事报名考试,我也跟风报名,却不肯再认真看书,对待考试一直是种敷衍应付的态度。
后来有了思思,见证她的成长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可这份快乐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它始终抵消不掉我内心深处滋长出的忧虑情绪,我老是莫名奇妙的担心这担心那,心情时不时跌落谷底。
于是,我开始分析造成自己这种心境的原因:我没有主动学习新知识,自打上了erp、财务管控、员工报销等新系统后,我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越来越弱,我感觉到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新系统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了,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了,总之,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落伍了。而面对这些,我似乎也没什么改进,每天上班不仅迟到还在上班的时候就想着啥时能下班,往往下班时间还没到就率先冲出办公室,就更谈不上什么钻研工作技能和总结工作经验了,我简直就是在混日子。除了自身原因,也可能是我过去无意中结识了些消极的人,他们挑剔着待遇、工作时间、领导,还有其他的一些事。这些负面的态度无形中感染了我,我开始对工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起来,“反正不出大错也不至于会下岗”,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当我发现自己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弱、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想法、什么事都是别人说了算、有种任人摆布的感觉时,我的不安、恐惧也变得越来越强烈。于是,我开始想办法摆脱困境,最后发现唯有写作和考试对我来说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就拿考试这件事来说吧,我是两年前才开始真正在这上面投入精力的,第一年考试我全军覆没,记得当时看实务、看财管书看得哭,毕竟丢了那么多年,想轻而易举地捡回来可没那么容易,好多理论压根看不懂,不知所云,尤其是实务的长期股权投资那章,看得云山雾绕的、痛苦万分;第二年我在中华会计网校上报班学习,尽管只过了财管一门,但通过系统地学习,我已经明白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它的七大转换是怎么回事了;第三年,也就是今年,我付出了400多个小时专攻实务和经济法,考完后,我感觉实务过的可能性非常大,可是对于经济法,我心里依然没底,而成绩是两年内有效,如果我这次经济法没过,就意味着我明年除了考经济法,还得重考去年过的那门财管。
我当然希望自己这次全过,对于考试分数,我既期盼着它快点出来,又充满了忐忑。期盼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非常非常努力了,相信努力一定会收获一个好的结果;忐忑是害怕即便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万一这次栽在经济法手里了,那你说我要不要放弃?
告诉你:我当然不会放弃,我要做的是保持坚持,而不是失望,然后用滴水穿石的行为持续我的备考生活,因为我觉得那一段段备考的日子让我过得太充实了,它已经让学习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呼吸一样,不管你在跑步还是你感冒了,你都是要呼吸的,呼吸是你的一部分,对不对?
就算学习效率不高,总比不学要强吧,能学多少就学多少,我相信只要我一直保持前行的姿态,总有过的那么一天。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人生成长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过程,无处逃离,也无法逃离,滴水穿石的力量比激情的冲刺更重要。
同样的道理,写作也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当我遇到一些烦心事、感到很无助、不知道怎么应对时,我会把它写下来,写下令自己痛心的事也是需要勇气的,当你有勇气面对时你自然有勇气去克服了!
我相信,当你真的全力以赴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时,你根本没空去想“要不要放弃”这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