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着丰富的文学情怀,他把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理解为一种自由的艺术境界,而不是严谨的道德境界。他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又说“兴于诗,成于乐。”其实,就连古时候的“六艺”中都有“乐”的地位。可见音乐的价值在当时就已经体现了出来。
乐于诗,终究是分不开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原始便为各方的民歌。柳永的词是婉约派的代表,他的词之所以如此大众,奢侈烂漫皆因他人生的遭遇。如今我不知道“奉旨填词”究竟是好还是坏,若没有它又怎会早就现在的柳永,使其词流芳百世,使得“凡有饮水处,皆唱柳永词。”
其实,在孔子看来,“乐”就是造就一个完美的人的最终目标。席勒曾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美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乐之所以能够造就健全、美好的心灵,使人成为一个真诚、善良、美好、优雅的人,这是由乐所具有的艺术物质所决定的,因为真是艺术的生命,善是艺术的品格,美是艺术的本质,真正的音乐作品都是表现创作者对事物、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美好情感和真知灼见。当人们接触到这些美好的作品时,自然会被其中的真诚所感动,激情所激励,从而使自己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