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觉醒心理读书
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逃避却可掌控的“心理基因”

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逃避却可掌控的“心理基因”

作者: 心叶Yogi | 来源:发表于2017-08-15 10:22 被阅读53次
    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逃避却可掌控的“心理基因”           最近看到很多声讨让大众去觉察自己的“原生家庭”与“现实状态”关联性的文章,也有很多声讨“武志红老师和他的《巨婴国》”的文章,里面不乏“大师”、“大家”、“签约作者”……我就很好奇,对于这样一个基础事实和告诉我们实情的人,为什么大家要去这样抨击和否认,把它当成是对父母爱的否定或者大不敬,于我而言,当我第一次知道“原生家庭”会深深影响我的“现实状况”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无奈无辜又无力反抗的宿命感,就像当我了解“父母的基因”会深深影响我的“健康和容貌”一样,原来他们不仅如此深刻的影响我的“现实身”,还影响我的“现实心”,当我越不喜欢现在的自己的时候,我就越想逃避和否认他们对我的“身心全面影响”,我不服,被他们这样影响一辈子,我想做我自己,不想成为谁的“附属品”或者“蹩脚作品”。这是我上大学读心理学专业四年和当心理老师与心理咨询师8年对“原生家庭”和“现实状况”最真实的感受,在此期间,我甚至告诉我的学生和来访者这个“原生家庭”会深深影响我们的“现实状况”的实情,我也告诉自己和他们要去理解并接受这个悲哀的事实,其实就是让他们和我一起认命。现在想来,很对不起这些人,就像医生告诉了心脏病患者病因是我们无能为力的遗传和基因,减肥专家告诉胖子你的胖是天生的。 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逃避却可掌控的“心理基因”

            最近2个月,各种机缘巧合在读武志红老师早期的一本书——《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很感激武老师让我对“原生家庭”和“现实状况”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接受和理解”原生家庭对“现实状况”的影响有了一个更积极的理解。接下来,我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真实体会和感悟。

          首先,“强迫性重复”存在吗?我感觉它是如此真实存在的,就像我觉得我有灵魂一样,虽然至今它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我和你一样真实的感觉到了。比如,很多人会宿命式的不断爱上某一类人,无法自控的犯一些别人看来的低级错误,一次次在不同的工作场合遇到让我们同样抓狂的人,不停地去交同样的损友然后吃同样的亏……曾经,我们把这解读为自己不够成熟,还没尝够苦头……,直到我们知道了“原生家庭”对“现实状况”的影响后,我们才找到了症结所在,童年一切历历在目,原生家庭成了我们不可逃避的“心理基因”,让人感觉如此悲伤和心痛。

            其次,了解“强迫性重复”产生的原因对我们有害吗?当我们知道“原生家庭”就是那个让我们逃不脱各种“心理宿命”的根源所在的时候,我们起初确实会对父母有更深的愤怒和不满,恨他们为什么当初要那样对待年幼的自己,不学着更好的爱自己,甚至觉得自己这些年都活在他们爱我们的虚伪故事里……撕心裂肺的痛包围着我们,我们开始可怜年幼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却深感无力抗拒这种宿命式的轮回。知道心理的真相和生理的真相后确实让人会有这样一个悲伤的过程。就像在我小时候,我知道母亲很矮,父亲个子也不算高,可我直到上初一之前还是班里的高个子,我以为父母个子不高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与我无关,直到上了初中,学了生物,也正视到当别人正在绽放的时候,我却已经完成发育的全过程,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讨厌母亲去学校找我,讨厌别人说“你跟你妈一样矮”,想拼命摆脱基因对我身高的影响,有如我起初想摆脱原生家庭对我现实状况的影响,最后,我不得不承认,相较于不愿接受的抗拒和拼命却又无力的摆脱对我的危害,事实本身其实是无害的,它只是让我们更好的觉察自己,知其所以然。就像现在社会,很少会有人去责怪医生或者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基因与癌症和容貌的密切关系,我相信终有一天,责怪武老师和其他心理学工作者告诉大众“原生家庭”与“现实状况”的真实关系的人也必将越来越少。

    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逃避却可掌控的“心理基因”

            最后,深度解剖“原生家庭”与“现实状况”的关系,对我们有什么帮助?除了让心理学工作者看起来高深莫测,牛气哄哄,对来访者和大众又有什么确实的帮助呢?它怎样给我们直视的勇气和方向?学会自我觉察!就像医生看病,先要找到病因才好对症下药,所谓的久病成医不过是对自己的病情病因有了深入了解后的自我对症治疗。最近还在看另一本书——坎贝尔教授的《救命饮食1》,书中在谈到癌症与基因与饮食的关系时,坎贝尔教授说:基因我们无法转变,但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来避免癌症基因的激活,让自己成为癌症家族的幸存者。看到坎贝尔教授这样的解说,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强大的力量,原来即便基因不可逆转,但我可以选择是否让它被激活,很感激坎贝尔教授在其他医生让我坚持检查,随缘认命的时候,他却给我了一份基因可控的希望。对于武老师,他和他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对我也有着同样的恩情。武老师让我知道曾经我以为的消极认命式的“理解和接纳”其实更应该用“积极和解”来诠释:它是发自内心的接纳自己童年在原生家庭郁积的愤怒,内疚,悲伤……消极的感受,去理解当年这些感受后面的真实需要,在成年后的今天用合理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需要,打破被诅咒式的“强迫性重复”,过一种真实自在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逃避却可掌控的“心理基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sm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