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完暑假,我便寻了一份研发岗的工作,离开了复读学校。
刚入职,有一些新人学习任务,因为做事比较认真,初期得到了较多认可。
熟悉半个月后,零零散散的做了一些校对讲义,勘误迭代的工作。
这时候,劣势就呈现出来了。
编教材,我的经验明显不足。
接触的学生太少了,学科功底也不够扎实、不成体系。
部门里的伙伴,基本都在这个行业浸淫了五到十年,是本学科教师里的佼佼者。
我一个愣头青,硬是凭着谜一般的自信,敲开了这里的大门。
那时候我的想法我很简单,把自己架空,倒逼自己进步。
现在回过头来看,也就是那会组里人员充足,有精力培养新人。
换现在,人手紧缺,我这种经验不够的基本是不考虑了。
所以,求职中的伙伴,如果你看上一家公司了,别考虑太多,放手去试试,也许你觉得自己不太够得上,但说不定公司正需要你这股新鲜力量。
接下来是一轮大的磨合。
要编出一讲逻辑通顺,排布合理的教材,学科素养立马见高下了。
那会,我常因为重难点把握不到位、题目排布不合理,易错题型没抓到点上,而用了很多时间去沟通、共识。
现在回想想想,伙伴们花那么多气力来培养我,我真的很幸福了。
但那会,我想的却是:害!这工作真累人。
工期卡得死死的,我编的内容又改来改去的,偶尔临时加工作,经常要默默加班,真怕自己要过劳死。
想走,但见过了大神,知道自己还很多不足,不敢走了。
偶尔也吐槽,但幸运的是,我撑了下来,而且熬过了疫情,会小幅度涨薪。
其实,在正常的公司里,吐槽不是不可以,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现在的我,还是那个考试会好焦虑,考不过大家的小透明。
不同的是,我接受了暂时的落后。
不再去想,哎呀呀,排最后别人会怎么看我,太丢脸啦。
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什么人中龙凤,只是个智商平平,普普通通的人。
那么凭什么觉得才工作三年自己能比人家工作五六年的考得好、做得好?
人家这些年不是白干的。
你不用比别人好,只要比以前的自己好,就好。
你问,工作压力这么大,也没再想离职吗?
也不全是。
一年来,经历了两轮产品工期压缩。
工作量剧增,获得感剧减。
在这个整体年轻化的企业,想工作上轻松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里有我想要的成长,有我佩服的前辈,我还想跟着她们学学。
如果你还想,现在工作不开心,要不要离职?
我不敢轻易下结论,但是你可以从我的为数不多的经历中看见。
如果我在觉得工作太累、自己太菜那会,就离开的话,也许我现在还会遇到这类问题。
而且,我可能永远不能明白,职场上有人愿意教你,是多难得可贵的事情。
不是对当前处境厌恶到骨子里,轻易不要走下坡路,迎难而上,守住阵地,等待转机。
别在最有能量在职场厮杀时,贪恋镜花水月般的岁月静好。
没有稳固经济基础的安好,无比脆弱。
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种生活。
选了朝九晚五,闲庭野鹤,就别怨收入不高。
选了九九六,早出晚归,就别怨失了自由。
像在书里读到的:
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必须走的路,一条是想要走的路。
你得把必须走的走完,而且要走好,才能走自己想走的路。
没有资本华丽丽的离开,当前的路就成了你必须走的路。
不把必须走的路走完、走好,就难以走你想走的路。
与你共勉,永远的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