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百态人生连载小说人物春秋
沐桥镇的公家人(三)王文娟

沐桥镇的公家人(三)王文娟

作者: 陌上红裙 | 来源:发表于2018-08-21 10:33 被阅读851次

    上篇:沐桥镇的公家人(二)阮部长

    沐桥镇的公家人(三)王文娟

    1.

    王文娟,这个名字,在我们沐桥公社女性的名字中,可谓是标新立异,别具一格。

    和她的名字比起来,我们沐桥人的名字就显得太陈旧了。这也难怪,因为沐桥人在给小孩取名这件事上一向很随意。

    男孩出生,家长顺手就给起个福、贵、虎、根、柱之类的,女孩则更简单,兰花、菊花、梅花等等,总之,家家户户都一样,除了土气之外,就再也找不出一点新意和诗意。

    “娟”字,算不上太生辟,但在王文娟来我们沐桥之前,乡亲们确实很少见过这个字,自然也就不会想到用这个字给家里的女娃娃起名字。而王文娟到来之后的没多久,受她的影响,沐桥镇竟掀起了一股“娟”字热。很多刚出生的小囡,都被叫成“文娟”“丽娟”或“娟娟”……甚至有好几个已经上学的女孩,也被家长改成了带“娟”字的名。

    这件事,王文娟并不知道,当然,就算知道了,料想她也不能够阻止大家。毕竟汉字是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瑰宝,不是她王文娟或者其他某一个人的专用,何况被人模仿也不是一件坏事呢。

    “下一个节目:《我家的表叔数不清》,表演者:王文娟,刘国良,洪小妹……”

    报幕且即将演出者之一,即是沐桥镇当红名人——王文娟——沐桥公社宣传队骨干——上海下放知识青年。

    她是第一批下放到我们沐桥的上海知青,也是第一个在我们沐桥成家的上海人。虽然她开口闭口总喜欢抱怨,抱怨沐桥的一切,抱怨安徽的一切。

    在她的心里,上海是天堂,是仙境,是一切美好的所在。

    “欧(安)徽,到处都是灰,脏得一塌糊涂……又破又穷的鬼地方!”站在邮电所的柜台前,握着黑色的话筒,她对着电话那头的家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手里的花手绢都能拧出水了。

    “侬勿晓得,阿拉吃了多少苦头……”王文娟的怨气忽然又变成了怒气。周围的人虽然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但从她的表情可以感觉到她很气愤。她的两只哭红了的眼睛,瞪得溜圆,像有一股火苗马上就要窜出来似的。

    “多少钱?同志!”挂了电话,她伸头问柜台里的人。

    “什么?三块三?勿要搞错哦,我总共才讲了几句话,侬哪能收我嘎许多钞票?”王文娟的声音变得又尖又脆,好像随时都会断。

    “几句话?你自己看看讲了多少分钟?”柜台里的人把一只小闹钟举到她的面前。

    “好了好了,算侬本事堵(大),这要是在阿拉上海……”王文娟又本能地搬出了“阿拉上海”。

    一听到“上海”两个字,周围的人立刻焉了半截,连柜台里的那人也都不再理直气壮。王文娟见状,便用普通话夹着上海话又说开了。无非都是上海的好,上海的楼有多高,外滩有多漂亮,南京路上有多少家百货商店,百货商店里有多少好看的衣服、好吃的东西……

    “蝴蝶牌缝纫机侬晓得伐?”她问道,“阿拉娘舅就是这个厂的主任!要不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我就到他们厂上班去了!”她绘声绘色地对大家描绘着,“我这块手表,上海牌的,阿拉娘舅送拔我的……”她一抬左手腕,又向柜台里伸去,故意把明晃晃的手表亮给里边的人看,好像要扳回刚才被闹钟击败的那一局。

    “你这块手表和我们卢矿长家女儿手上戴的那块一模一样!”旁边有人惊奇地说。

    “真的?真的一模一样么?她叫什么名字?”王文娟好奇地问。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个简单的信息,竟然被王文娟牢牢地记在心里。

    在沐桥公社,她还没有碰到一个戴手表的。而她的手表,是因为此次下放,外公外婆和舅舅他们大家凑钱才替她买的。

    “卢矿长的女儿?”一连几天,王文娟都在思索。她在心里进行了无数次的推测、假想,最后决定,亲自到矿上走一遭。

    沐桥镇的公家人(三)王文娟

    2.

    家里有矿,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虽然沐山矾矿是国营单位,但所有和这个矿有关联的人,都觉得自己很幸福。

    这座矾矿,距沐桥镇大约十里路,它是解放后由政府吸收了当地五十多家私营矾矿合并而成的。所产明矾,是那个年代的紧俏商品。沐山,也因明矾而出名。

    矿区位于沐山的半山腰,办公大楼和矿工宿舍区在后山。宿舍区内,有子弟小学、矿卫生所、大礼堂以及其他生活配套设施。山脚下,是终年流淌不息的沐河。

    沐河,一弯三折,流经沐桥公社大大小小几十个村庄,灌溉了上千亩农田,养育着祖祖辈辈的沐桥人。

    “一样米吃出百样人。”同喝一河水的沐桥人,虽没有百样之分,但却分出了两种人:工人,农民。

    沐山矾矿的工人,无论男女,都为自己身为矾矿的一员而引以为豪。虽然采矾也是一个极危险的职业,但在挂上“国营”牌子后,古老的矾矿换了新生。矿工们的安全得到了保障,福利待遇也比以前丰厚得多,大家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比工人们更幸福的是矿里的领导,他们每每打乡亲们面前经过时,都会引起窃窃私语:“啧啧,好命!前世修的好福气,这辈子当上了矿里的干部……”

    乡亲们普遍认为:之所以自己没有成为沐山矾矿的一员,主要是祖上没有私矿。而那些祖上有私矿传下来的人家,十有八九都进沐山矾矿了。混得好的,当个头头,再不济也是个采矿工人,他们一律都变成了公家人。

    唉,这就是命!不服不行,谁叫你家上代没矿。

    除了认命,除了唉声叹气,乡亲们只有死死地盯着沐河边的几亩薄田。他们觉得,既然没有当工人的命,那就老老实实地从土嘎拉里找口饭吃吧。

    王文娟可不是这么想的,她可不愿意像别的知青那样,天天和土嘎拉打交道。她热爱文艺,喜欢唱歌和表演,她觉得她的广阔天地应该不在田间地头。

    经过紧锣密鼓的探访,她被不远处的这座素有“地下聚宝盆”之称的沐山震撼了:这才是我心中的“广阔天地”啊!

    “‘必须尽快走进沐山,走进矾矿!”她对自己说。

    “同志,我是沐桥公社宣传队的,想拜访工会的卢秋菊同志。”王文娟将手里的介绍信递给了大门口的门卫。

    “王文娟?啊?你就是王文娟?啊?”门卫是一个中年男人,个有点高,精瘦。

    他一连发出的两个“啊”,着实让王文娟有些迷糊:这人是怎么啦?一惊一乍的,不认识我?难道他从没有看过我演的节目?

    王文娟哪里知道,因为很少出山,这个瘦高个男人确实没有看过她的节目,虽然对她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

    王文娟更不知道,让这个男人吃惊的,是她的相貌。

    在这个男人的心目中,王文娟应该是漂亮的,至少比眼前这个女的漂亮,否则怎么可以算是上海姑娘呢?

    可事实却是:不是所有的上海姑娘都长得漂亮,就像不是所有的沐桥姑娘都长得难看一样。

    王文娟虽然不算难看,但绝对算不上漂亮,她除了皮肤比较白之外,真的是相貌平平。特别是她的五短身材以及短而圆的脸和脖子,给人的印象分简直低得不能再低。

    “有什么问题么?”她问呆站在一旁的瘦高个。

    “没,没啥。”瘦高个慌不迭地否认,随即递给王文娟一张《进矿人员登记表》。

    傍晚下班时,沐山矾矿工会副主席卢秋菊同志和沐山公社宣传队的王文娟同志,肩并肩地、有说有笑地走出了矾矿大楼。

    卢秋菊比王文娟大五岁,属龙,王文娟属鸡。从属相上来看,这是两个最合得来的属相,俗称:“龙凤配”。

    但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引”的原理,两个女性之间的友谊不太容易建立。

    王文娟也有些担心,所以她花了好几天时间,精心研究、策划,最后觉得还是以“宣传队队员”的身份接近卢秋菊比较好。

    “卢主席,你好!你好漂亮哦!”见面的第一句话,王文娟就撩倒了内向、孤傲的卢秋菊。

    一向不爱搭理人的卢秋菊,从没有被别人当面这么直白地夸过,那一刻,她的内心被融化了,感觉从来没有过的兴奋。

    而事实上,卢秋菊确实长得不丑——高挑、白皙、明眸皓齿、两根长辫子垂至腰间。

    但卢秋菊感到自己的“漂亮”在眼前这个矮个姑娘面前并不占优势。这姑娘虽然长得不起眼,但她就像夏日荷叶上的一滴露珠,鲜活、灵动,可爱。

    “你们大城市的人才叫漂亮呢,不像我们小山沟里的人,土气。”卢秋菊说得很诚恳。

    “卢主席说的有道理,确实存在城乡差别。但说到底,还是气质原因。”王文娟的语气和卢秋菊一样诚恳:“姐姐你底子好,稍加提炼,就更完美啦!”

    这话算是说到卢秋菊的心坎里了,她早就意识到自身的土气,只是苦于无法改变,王文娟的出现,真是太及时了。

    她拉着王文娟的手,高兴地说:“那好呀,你今后多和我讲讲这方面的门道,我要向你学习!”

    王文娟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3.

    卢秋菊的家住在矿区最东边,两层青砖小楼,上下各三间,前后院子很大,有很多花草和果树。

    “你以后可得经常来玩啊,我觉得咱们俩很投缘,而且,你的性格一点也不像上海人。”在卢家的大院里,两个姑娘聊得很开心。卢秋菊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王文娟,她说:“你今晚就住在我们家吧。我哥不常回来住,我父亲和我继母住在区上,也很少回来,家里经常就我一个人,你不用拘束。”

    “啊?这么大的房子就你一个人住,这也太冷清了吧?”王文娟一边说,一边和卢秋菊一起打扫卫生。

    “有男朋友了吧?姐。”她停下了手里的拖把,关切地问。

    “唉,天天呆在这深山老林里,我都快成老姑娘喽!”卢秋菊叹息一声:“我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又忙他自己的事……唉,赶明儿我就到山顶的尼姑庵里去过……”

    “别瞎说,姐!你人善良,条件又这么好,人家打着灯笼还找不到呢。”王文娟打断了卢秋菊的话,安慰并鼓励她,顺便也陪着卢秋菊落了几滴眼泪。

    山里的天黑得早,晚风和着各种菜肴的香味在空气中飘荡。下班的矿工们陆陆续续地回到宿舍区,大声地说话、唱歌,有人扯着嗓子在问:“晚饭后有人打扑克牌吗?”

    卢家客厅里,王文娟正在就走路的姿势,给卢秋菊作示范:“抬头、挺胸、收腹,走路时肩膀不要乱动,两只脚尖不能成‘内八字’……”

    “哦,哦哦,原来是这样的,我记住了!”卢秋菊跟在王文娟后面认真地练着。

    “哟,你们这是唱的哪一出啊?”一个声音在客厅门口响起,王文娟吓了一跳。卢秋菊抬头对那人说了句:“我请的老师——小王”,之后,仍然没有停止走姿的练习。

    稍作打量,王文娟认出了这个人就是卢秋菊的双胞胎哥哥卢刚,他俩长得极像,但卢刚看上去更显年轻。

    “你是?王文娟?演铁梅的?”卢刚竟一眼就认出了王文娟。

    王文娟的脸微微一红,拿拖把的手不知放哪儿,只好求助似的望着卢秋菊。

    “没事,没事!我哥,矿销售科的。一年四季在外面跑,见过不少世面,一直说我土气呢!”卢秋菊满不在乎地数落着她哥哥,看得出,兄妹感情很好。

    “好吧,不影响你们俩谈心,我还是住到矿上去吧!”卢刚一溜烟地跑到楼上拿了几件衣服,又飞快地离开了家。

    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已挂在窗外的树枝上了,月光如水,透过树叶,透过纱窗,轻轻地洒在俩个姑娘的身上。

    卢秋菊睡得很香,王文娟却辗转难眠。

    这是她从小到大住过的最大最好的房子。像这么大面积的房子,在上海,至少五、六家合住。她和她妹妹睡觉的那个小阁楼,没有窗户,又矮又窄,姐妹俩每天都是弯着腰进进出出,稍不注意,头上就会碰个大包。

    “没想到还有比上海更好的地方!”王文娟借着月色,环视着卢秋菊房间里的摆设,惊叹不已。

    静悄悄的夜里,上海姑娘王文娟的心情却再也不能平静。

    “妈,好久没给你们打电话了,屋里厢都好吧?”早晨一起床,王文娟就向卢秋菊请求,她想给上海的家里挂个长途电话。

    卢秋菊欣然应允。她家的电话是矿上给他父亲安装的,除了他哥哥偶尔打几个,基本处于不用的状态。

    王文娟“叽里呱啦”地说了好大一会儿,满脸的开心。她抬手看了一下手表,乖乖,半个多小时,这要是在邮局不知道该付多少钱呢。

    4.

    腊月到了,镇上比平时更热闹了。

    知青们挤在打年货的人群中,走走停停。手里不多的一点肉票、豆腐票,必须计划着用,不能像社员们说的那样,“过了三天年(初一、初二、初三),又是原还原。”万一正月里来个老乡串门啥的,总不能让人家光吃米饭吧。

    王文娟和卢家兄妹一道,也在采购年货。卢刚一手提着一只篮子,篮子里已装得满满的,可他妹妹卢秋菊还在不停地往里塞东西。

    有知青和王文娟打招呼,脸上的表情有些怪,王文娟的表情也极不自然,毕竟她们曾经是坐同一列火车来安徽,又坐同一辆卡车来沐桥的。

    只是在刚过的阳历年那天,王文娟的身份就变了,她调到了沐山矾矿的工会上班,人也搬到了矿里。前不久,又正式住进了卢家,因为,过了正月,农历二月二,她将和卢秋菊的哥哥卢刚举行婚礼。

    “欧(安)徽,到处都是灰,脏得一塌糊涂……又破又穷的鬼地方……”王文娟在外面偶尔还会抱怨,但一走进那栋青砖小楼,她的脸上就泛着幸福的微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老草:哈哈,心机女😂
      • 玉妮:描写上海人的特征,形象生动,故事曲折,动人!
        玉妮:@玉妮 嗯
        陌上红裙:@玉妮 和上海人共过一段事,对他们某些特征比较熟悉😂
      • 月儿上山了:写得真好呢。喜欢💕
        月儿上山了:@陌上红裙 还得向你学习。
        陌上红裙:@月儿上山了 我更喜欢月儿的文字,甜美,干净🤗
      • 梅拾璎:哇塞,几天没见,姐姐真开始连载了。很棒,加油,去简书申请长篇连载吧:+1::+1:
        陌上红裙:@梅拾璎 嘻嘻,妹妹,我就是瞎捣鼓,没有章程呢😂。
      • 紫梦竹:地方方言说的很地道,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好文笔:+1:
        陌上红裙:@紫梦竹 记得当年我会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呢😊
      • 野猫爱鱼:人物刻画得如此有个性,很有画面感👍👍👍🙏🙏🙏🌸🌸🌸🍓🍓🍓
        陌上红裙:@野猫爱鱼 有些人也写不好,所以不敢细写😂
      • 非常千:红裙老会的写额:smile:
        非常千:@陌上红裙 对额:smile:
        陌上红裙:@非常千 千千港的格句是上海矮窝😎?对伐?🤗
      • 铁妩:第一,俺妹的上海话很厉害,我待了十多年也不敢讲一句。
        第二,这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太形象了。在那段大的历史背景下,展示小人物命运的沉浮,细腻生动。👍👍👍🌹🌹🌹
        陌上红裙:@竹影飘摇 东北话好听😊!
        竹影飘摇:@陌上红裙 作为东北人我也借光儿骄傲一下😀
        陌上红裙:@铁妩 俺们家乡离上海近,方言中有很多词同上海话,比如“讲”,我们和沪发音相同“港”😂。
        姐的故乡在东北,口音相差太多,自然难度有点大,不过也没啥,你们那句“为什么呢”,足可以走遍天下🤗!
      • 金钗银环:姐更文速度虽慢,却比我勤快多了。
        金钗银环:@陌上红裙 不客气啊,姐姐,你心里记得我就好
        陌上红裙:@金钗银环 环环好,好久没拜读妹妹的大作了,抱歉哈😂
      • 翠竹婀娜:“欧(安)徽,到处都是灰,脏得一塌糊涂……又破又穷的鬼地方……”
        :joy::joy::joy::joy:
        陌上红裙:@翠竹婀娜 那时的上海知青真的这么说的呢😊
      • 尘点:赞,学习了👍
        陌上红裙:@尘点 谢谢,早安🌺
      • 步绾:精明的上海女知青,活灵活现。
        陌上红裙:@步绾 其实我对知青的事情记不得了,所以只能从侧面去写这个人。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才知道那时有“宣传队”这个团体,至于京剧《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一直听父亲唱过,所以也加进去了🤗
        写得啰嗦,自己也觉得呢😊
      • 在生活的河里洗澡:不愧是上海知青,人生精打细算😊😊😊👍👍👍💐💐💐💐💐💐💐
        陌上红裙:@在生活的河里洗澡 人家运作得好呀,再说了,那年头,走后门的比走前门灵验😂
        在生活的河里洗澡:@陌上红裙 这样也不犯错😇😇😇
        陌上红裙:@在生活的河里洗澡 嘻嘻,“门槛精”——上海方言。
        不是所有的上海知青都这样吧😊
      • 转身sy:我的名字就是上海下放女知青起的
        陌上红裙:@米其林餐厅 那一定是很好听的名字——亮出来哈😊
      • 彼岸晓吾_5c83:真想知道你是怎样构思的,赞一个!:heart::+1:
        陌上红裙:@彼岸晓吾_5c83 老师您好🌺🌺🌺!
        嘻嘻,老师又夸我了耶!
        我写这些,都是想好了一个人物后,就开始把经历过的其他的人和事组合到一起,临时编😂😂😂
        比如这篇,起初是想描绘一下卢家的家庭成员,卢秋菊的父母、哥哥,但估计这样写下去最少要10000字😂😂😂,干脆就改成了“父亲和继母”,一笔带过🤗🤗🤗。
      • 雪儿轻轻:写的太精彩了!: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
        陌上红裙:@小叶兰 谢谢小兰🤗
      • 转身sy:不是所有沐桥姑娘都难看
        陌上红裙:@米其林餐厅 哈哈哈,反正不是上海滴
        转身sy:@陌上红裙 不dei
        陌上红裙:@米其林餐厅 你媳妇是沐桥滴🤗😎?
      • 流失的青春:姐姐把这个有心机的王文娟写活了👍
        陌上红裙:@流失的青春 真不是谦虚,是心虚😂😂😂
        流失的青春:@陌上红裙 高手是不是都这样,越高越谦虚😀
        陌上红裙:@流失的青春 才知道,要想写好一个人物,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感觉还没有写出那种精气神😂
      • 琉璃012:写得真好
        陌上红裙:@琉璃枝十二 这句话让我好感动😭!来来来,让我关注你🤗
        琉璃012:@陌上红裙 我等了好久才看了一篇
        陌上红裙:@琉璃枝十二 谢谢夸奖!我的大白话😄
      • 我是洛神珠啊:上海话写的溜啊,王文娟也写的活灵活现 ,真棒
        陌上红裙:@村下又春树 生活教会了我很多😂😂😂
      • 千年老妖婆:把上海知青王文娟写活了,口事心非,爱慕虚荣,仿佛就在眼前。
        陌上红裙:@千年老妖婆 被小虬批评了,意思是不够简练😂
      • 米老爹:又一篇佳作!王文娟写活了。怎么用了个越剧明星的名字?演《红楼梦》中黛玉的。不过不碍事,这个名字很有上海人的特色。
        上海知青用尽心机进了矿,成了大房子的一员,几个转折几个细节非常生动。
        上海话也很能体现出王文娟的特征。
        提两点:京剧选段是: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手表应该是:阿拉娘舅送把我的。
        米老爹:@陌上红裙 哦,对了,音译应该是“拨”。
        陌上红裙:@米老爹 哎呀呀,老爹读得好仔细,我这篇写得啰嗦,您老可得注意眼睛啊😊!
        这个女知青就叫王文娟呢,现在还在沐桥镇,还能看得出她的沪派行头🤗
        那个京剧的唱段我有点印象,马上来改哈😊
        这句话中的“拨”字,也是上海方言,同“把”“给”。
        谢老爹鼓励!我继续写💪💪💪
      • fsl:写的非常生动,王文娟活灵活现的上海女孩!
        陌上红裙:@腊梅5朵 骨子里的气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拾麦穗的路人:上海话编得不错,对上海的居住环境也相当熟悉。王文娟就留在安微了?
        陌上红裙:@拾麦穗的路人 沪上漂过5年😂😂😂。
        王文娟现在还在沐桥镇(真人),已退休,文中有虚构😂😂😂
      • 李晓欣:阿拉群群怎么写得这样好噢: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陌上红裙:@舟子月 谢谢晓欣的鼓励🤗!连载。。。好难……
      • 奇宁:上海话很地道😄😄😄👍👍👍
        陌上红裙:@奇宁 那时候,我们村里住了好几个上海下放知青,我们统一称他们:“上海佬”🤗
      • 虬田:我知道了,稿费按字数结算的:blush:
        陌上红裙:@虬田 能好好说话么?😂😂😂没看到我结尾都省略了一万多字么?😂

      本文标题:沐桥镇的公家人(三)王文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fc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