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之边界界定

作者: Teratimes成长论 | 来源:发表于2017-08-02 09:26 被阅读0次

    自我成长必须持续行动,反复学习,坚持训练。道理其实大家都懂,做起来没几个人真的能够持续坚持行动下去。

    在众多让我们放弃的因素中,有一个占据非常大比重的原因——无法即时看到成长的效果。当然这时候心灵鸡汤或者励志网红就会说,成长是长期的,要有耐心,眼光要长远,不能急功近利。

    要我说,只能算是“你要努力学习”之类政治正确的话语,并没有实际指导性,无法解决中途放弃的问题。

    不可否认,大部分人都有强即时反馈的需求。而成长又是一个慢过程,是需要长期持续行动才能看到显而易见的效果的一类需求。要求一个有强烈即时反馈需求的人转变成一个耐心,然后等待远期结果反馈,其实是很难的,因为这种转变本身就是一个成长过程。如果说原本期望在其他方面有所进步成长,但是却需要先完成这种对待反馈的成长。

    实际上,真正做起来,几乎注定失败,因为原本要追求的这个A,却需要转移目标去努力追求那个B,如果说原本有非常充足的动机来获得A的时候,因为目标转换成B,这时候就变得动机不足了,而追求B的唯一动机就是为了获得A。可以预见,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几乎能够让99%的人放弃继续追求A的愿望。

    那么是不是说,一个追求强即时反馈的人就没有可能获得成长呢?

    不完全是,首先至少有部分人真的愿意为了得到A,即使目标变换成B后,也仍然愿意继续坚持,直到真正获得A。但他们不是今天想要关注的那部分人。

    今天想要探讨的是,对于转换目标承受能力较弱的人来说,是否能够做到在追求A的时候就继续追求A,而不需要转换成追求B呢?

    其实上面讲的这些,归根结底就是关于进步度量问题。当我们能够度量自己的每一步行动所带来的结果,不管好坏,都能鼓励我们继续坚持。

    对于成长,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计算公式来表示:成长 = 当前能力 - 初始能力。初始能力就是一个人在采取行动来追求获得成长之前的能力总和。而当前能力就是采取行动后的能力总和。他们之间的差就是成长。

    这样看来,对成长的度量只需要解决如何界定能力边界问题即可。边界界定其实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是/否问题来确定。就好像国家之间的边界一样,这条边界的一边是这个国家的,另一边则是对面国家的,争议部分在国家层面则竭尽全力去争取是自己的。这点与自我成长不同,在争议部分,还是需要提出更多问题来进一步界定它到底属于哪边。实在无法界定只能归到否那边。

    具体举个例子吧。由于自己对互联网行业更为熟悉,就举互联网产品开发的例子吧。

    决定开发一个产品不但需要知道准备解决什么问题,还需要知道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哪些问题。比如要开发一个打车产品。那么什么是自己能解决的?产品的开发是可以掌控的。什么是自己暂时不能解决的呢?产品推广则是自己的能力盲点,完全没有做过这块的工作。

    好,这是一个大框架的边界。只是这样的界定其实没什么用处的,要想能够为自己后续行动提供即时反馈的话,还需要更进一步细致的界定。

    比如能做的产品部分,哪些是自己一定能做,哪些是自己不是那么擅长的?又比如没接触过的产品推广部分,哪些是自己知道能做好的,哪些是自己不知道怎么做好的?

    只要你问题界定细致到能够用是/否回答的时候,就可以在实际行动中为你提供即时反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成长之边界界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ls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