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史蒂夫·乔布斯有一句最喜欢的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
为什么这句话打动了20岁的乔布斯?我们来了解《全球概览》(Whole Earth Catalog)封底上的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可能就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这要追溯到这本杂志的创始人和主编——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身上。
1966年,正是斯图尔特·布兰德发起了“The Whole Earth”运动,促使NASA公布了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让人类第一次知道我们居住的星球整个儿看起来到底是什么样的。
布兰德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他制作那个封底的初衷:
后来,我们就拿到了地球的太空照片,那是在一颗卫星上拍摄的,可以看到地球的完整一天,从日出到日落。我把照片排成那样的顺序,我想表达一种关系的连接,一方面是太阳的阴影在地球表面的移动,另一方面是与此同时人们在地球上的经历,他们看到了日出。
“我脑海中的画面是,一个漫游者日出时站在无名的路上,太阳升起来了,火车从旁边呼啸而过。这个年轻人的心情是如此自由,他有点饿(hungry),也知道得很清楚,自己对前面的道路一无所知(foolish)。
读着这样的文字,不知道你会不会像我一样,一下子联想到唐朝的一位诗人,他写的这首诗就十分应景斯图尔特·布兰德的话。这首诗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无疑,无论是这位漫游者,还是这位诗人,他们都是在探索并有所期待的。他们都在空旷之处在内心中与自己对话。
所不同的是,这位漫游者有着迷之自信的希望,而诗人却唯有沧然而涕下,发千古不平之鸣。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写这个首诗的诗人叫陈子昂,这首诗的知名度可列唐诗前十。但它的流传,却得益于诗人的朋友卢藏用。
卢藏用在陈子昂死后帮他整理诗作,并写了一篇《陈子昂别传》。《陈子昂别传》里讲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原来陈子昂在中央朝廷做官的时候正好赶上契丹反叛,建安郡王武攸宜挂帅出征,陈子昂随行。
到了蓟北,前方溃败的消息不断传来,陈子昂三番四次毛遂自荐,愿意带一万人作为前锋和契丹决战,武攸宜没同意,让他继续做文书工作。
陈子昂登上蓟北楼,遥想战国时代燕昭王在这里高筑黄金台延揽人才的往事,写下几首诗然后边哭边唱,唱的就有“前不见古人”这几句。
有了这个写作背景,我们有理由相信诗中所说的“来者”与“古人”是别有专指的,而不只是单纯时间顺序上的比我早比我晚的人物而已。
这里的“古人”既不是泛指所有的古人,也不是特指古代的英雄豪杰,而是专指古代的圣主明君。陈子昂真正伤心的地方,是遇不到英明的领导,虽然天大地大,却没人理解自己,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无处施展。
所以“后不见来者”的“来者”,并不是说比我晚出世之人,而是专指古之明君之后的现在的同样贤明的君主,整句诗的意思其实是说我怎么就遇不到历史上那样求贤若渴的明君呢?
这么一来,“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就是十分自然的真情流露了。你越有才,你的孤独感就越入骨。
虽然陈子昂的事实上是在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但诗歌一旦写下来,就会超越一时一事,另有自己的生命,不同读者可以用自己的解读来一浇心头块垒,这个完全没有问题,我们没必要说谁的解读没有道理,自己开心可矣。
正如乔布斯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每个人对这句话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你说不忘初心也好,你说空杯心态也罢,都是挺好的解读。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自己的解读中得到力量,沉沦就没意思了。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上升道路十分狭窄,又被道德束缚着,所以他们常有无路可走的恐慌,面对一片广阔天地,流露出来的也多是无力感。现在的漫游青年的道路却相当宽广,他追求的是求知若渴,哪怕不知道前面是什么,但我不懂就问,准备着一步步去逼近自己想要的那个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