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作者: 佛石 | 来源:发表于2018-02-04 22:48 被阅读0次

本章旨在探讨“探究学习”的来龙去脉,梳理“探究学习”理论的发展背景、主要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一、探究学习产生的背景与特点

背景:1、现代社会的高速度、加速度和连锁式的变化,要求一代新人具有新的基础学力,尤其要求有应付变化的适应能力,知变、处变、制变、创变。2、随着20世纪60年代科学认识的质的变化,加上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冲击,激起了世界性的科学竞争的浪潮。

特点:1、儿童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2、旨在培养儿童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3、旨在有效形成认识自然之基础科学概念。4、培养探求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二、探究学习理论的主要内涵

“探究学习”理论的核心人物施瓦布从“现代科学的本质”的高度,主要从理论方面阐述了探究学习的必要性。他认为,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探究方法:一种是不变动科学体系的探究,谓之固定性探究。另一种是,从根本上变革科学体系本身的探究,谓之流动性探究。施瓦布倡导科学的方法分如下七个阶段:形成问题;收集可能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数据;再形成问题;决定问题解决所必要的数据;计划旨在获得数据的实验;通过实验获得数据;解释数据。

“探究学习”理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加涅为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加涅认为传统的理科教学的特点是,大量的灌输权威性的事实或有关科学原则的教条,教科书只是记载这一系列的科学结论,而学生学习理科就是了解这些科学的事实与结论。加涅在“探究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累积式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的课题区分了八种类型的学习,他们构成了一个系列即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形成、语言联结、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

三、探究构成的要素分析及其教育价值

日本教育学者降旗胜信分析了理科探究学习过程的构成要素:观察过程;信息处理一表达过程;理论化过程。

森川久雄教授析取的探究过程的构成要素则是:观察、分类、测定与数据的应用、传递与记录、时间空关系的把握、推论与预测、假设的设定、操作性定义、条件的控制、实验、数据的解释、模型的建构。

“探究学习”论为讨伐传统教育,开拓“创造教育”吹起了号角。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面前,理科教学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指导这种变革的基本观念,可以说就是“探究学习”。“探究学习”论推动了理科课程、教材、教法的根本改造。同时“探究学习”论也推动了对“教育目标论”分析研究。“探究学习”值得我们探究。

相关文章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一、探究学习产生的背景与特点 二十世纪的后半叶是理科教育发生大变革的时期,1956年美国发起的理科教育现代化运动不...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今年寒假我们高二年级开展了社区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维护环境卫生、进行禁放烟花爆竹宣...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双重课程的设计及其设计原则 新的课程改革关注课程的整体设计,旨在确立双重课程一由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构成的学校课...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时常会对当下初中教育进行评头论足,最近看了课程的逻辑后也在反思我们自身的教育,是否真正放眼长远,从学生的长远来设置...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一种课程生成模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 两者是基...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第九章 探究学习与理科教学 探究学习遵循科学家运用的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1、是儿童自主...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从“第二课堂”到“活动课程”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终...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特长和个性,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第八章论科学素养与理科教学 一、科学素养与理科教学 (一)何为“科学素养” 就是借助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一、探究学习产生的背景与特点 “探究”的概念,是教育学自古就有的研究课程。“探究学习”的概念产生于20...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vv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