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月
跟朋友喝茶,聊到了孩子,说到孩子贪玩,不写作业,习惯不好,拖拖拉拉等等。
我想起一个视频,视频的大意是一个孩子早上贪睡不起床,吃饭磨磨蹭蹭,家长急得跺脚,孩子还是若无其事、慢慢腾腾。为了让孩子改掉拖拉、磨蹭的毛病,家长想了一个办法。跟孩子沟通交流,共同制定起床时间、吃饭时间,起床、吃饭只喊一遍,如果不起或起床晚了,孩子就要承担相应的迟到、不吃饭的后果和惩罚。特别是吃饭时间,如果没有按时间吃饭,到点就收拾碗筷,没吃或没吃饱也不让吃了。
因为是与孩子共同制定的规则,孩子必须遵守,在规则制定的前期,孩子由于以前过于依赖家长,不能吃早饭或上学迟到的现象是有的,但是家长坚持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
持续一段时间后,孩子拖拉,依赖,磨磨蹭蹭的毛病有了很大的改变,由原来被动的起床、吃饭转变为主动定时起床,主动积极吃饭,主动催促家长送自己上学。这种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是一个质的变化,是孩子逐步养成好习惯的一个过程,更孩子参与设定目标的结果。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参与设定目标,是孩子好习惯养成中的重要环节,关键性的环节。开头孩子诸多不良习惯的现象,都是孩子被动行为的具体表现。参与设定目标可以让孩子由被动变主动,由外部刺激变内力驱动,由他觉变自觉。
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参与设定目标也是很常见的。比如,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自己分工班级事务,谁负责灯棒,谁负责空调,谁负责门窗,谁负责黑板,谁负责卫生等等。教学活动中,老师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直至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活动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样态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这样的学习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快乐的,这样的学习效果是高效的。
诺尔斯认为,学习更多是由内在动力内在渴望驱动,而不是由外在动力外部刺激引发。诺尔斯还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协作学习比说教式、强行灌输式学习更有价值。
让学生参与设定学习目标,将学习主体与学生联系起来,让学生抓住每一次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当前“学为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思维不断创新的有效策略。也是做为教育人可借鉴、可学习、可运用的科学行为和教育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