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手机是便携的智能终端设备,那么,汽车就是未来可载人的智能终端设备。它的应用场景和想象空间,远比手机大的多。
特斯拉属于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汽车的未来。换句话说,谁掌控了未来汽车的生产制造权,谁就掌握了未来世界的利益格局主导权。
7月10号,“钢铁侠”马斯克与上海市政府和美国特斯拉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深化合作交流,加快全球化发展进程,助推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在上海建设美国之外的首个超级工厂,也是最先进的电动汽车工厂,希望将其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典范。马斯克还给工厂起了一个充满科幻感的名字,叫“Dreadnought”(无畏战舰)。
在临港,特斯拉将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年规划产能达50万辆纯电动整车。这相当于当前特斯拉年产量的5倍以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资独资的的汽车工厂到来了。
特斯拉这次入沪,也是它在美国以外的第一个工厂,是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项目。这一次马斯克会不会再次迎来他人生新的巅峰?
一个时代的开始,也是在预示着某个时代的结束吗?
汽车革命时代,特斯拉会不会成为占据汽车行业的“苹果“呢?
马斯克会成为下一个汽车“乔布斯”吗?
在与美国发生贸易冲突的背景下,中国为什么放宽特斯拉进入中国的政策?
特斯拉上海建厂的时机正值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欲阻止美国制造商转向海外之际。上个月美国摩托车制造商哈雷戴维森公司曾表示要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作为对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回应。
当时特朗普连发5条推特解释这一事件,并对哈雷发出威胁。而这个时候,“美国制造”的特斯拉却要落户上海,特朗普不知道作何感想?
在与美国发生贸易冲突的背景下,中国正利用其实力吸引全球汽车行业的投资。这恰恰证明,开放市场可以获得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同时,特斯拉的超级工厂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特斯拉愿意在技术创新等方面深化合作交流,这充分表明技术合作是凭企业自愿,根本不存在强制技术转让的问题。
马斯克带着特斯拉来到上海,正印证了那句话: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特斯拉为何选择在此时间点在上海建厂?
一方面,中国扩大开放汽车业外资限制。今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公布了扩大开放的一系列举措,其中就提到“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
随后,国家发改委对放开汽车业外资股比给出时间表——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放宽汽车等行业外资股比限制,中国用实际行动展示出扩大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另一方面,贸易争端加速特斯拉在华建厂。中国是特斯拉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特斯拉中国建厂迫在眉捷。
今年7月1日,我国财政部刚刚下调了进口汽车关税,将整车进口关税由之前的25%下调到15%;但仅仅过了五天,也就是从2018年7月6日,中美贸易战“开打”,美国对中国34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方的反制措施之一就是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
在此背景下,目前自美国进口的汽车关税已上升至40%,自其他国家进口汽车关税维持在15%,该项政策杀伤力可见一斑,这也是加速特斯拉在华“国产”步伐的催化剂。
据工信部的规划,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要达到10%,近300万辆,这么大的市场,特斯拉自然“心动不已”。在中国建厂,自然事半功倍。
特斯拉上海建厂有多少“实惠”呢?
特斯拉在中国建厂有很多成本优势,换句话说,特斯拉完全可以用更高的性价比来抢夺中国市场份额,而受益的除了特斯拉自己,无疑还包括中国消费者。
首先,在中国建厂可以减免关税。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后,“国产”特斯拉这25%的关税成本起码是可以省下来的。
其次,中国建厂能省下一大笔运费。别瞧不起运输成本。按照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时公布的价格,每辆Model S 的运输和装卸费用为3600美元。买车时,给你优惠2.5万,难道你不高兴吗?
再次,上海拥有世界上最健全的汽车供应链体系。上海周边分布有博世、采埃孚、德尔福、大陆等顶级零部件供应商,汽车产业配套相当完整。相较于缺乏汽车工业基础的硅谷,这里能够提供强大的供应链支持。供应链成本可以降不少。
最后,中国建厂能降低不少人力成本。以生产线上的装配工人为例,上海一名装配工人的时薪约为35元,而美国汽车装配工人平均时薪约为100元(15.84美元)。况且,马斯克还曾透露,特斯拉工人的时薪要比全行业平均水平更高。既能降成本,还能带动就业,互利双赢。
当然,还有一个更诱人的利好。尽管特斯拉在华独资建厂,但这并不代表来自中国的资本无法参与投资。去年,腾讯出手18亿美元拿下特斯拉5%股份,国内看好特斯拉的资本不只腾讯一家,这对于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盈利、需要融资的特斯拉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所以,对于特斯拉来说,在华建立独资新能源汽车工厂既能绕过关税问题,又能独自享用市场红利,提高量产,这对于它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特斯拉除了享受诸多“实惠”之外,还有哪些需要面临的不力问题?
特斯拉的资产负债表与融资压力,使看空这家公司的投资者与看好者一样多。聚焦马斯克与他的特斯拉,大家更关心的应该是其将如何化解中国独资设厂将要带来的超额财务压力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监管、运营甚至战略风险。
中国是一个令全球厂商垂涎的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它对于特斯拉的意义,甚至被外界定义为“从破产边缘拉回的那只手”。
2017年,特斯拉在华销售电动车近1.5万辆,销售总额超过20亿美元,在华营收占到其全球总营收的17%左右。
在2018年初,特斯拉在上海注册了一家子公司。 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斯拉专注于中国市场是有道理的,特别是考虑到中美间的关税压力和贸易摩擦的威胁,而且影响已经表现在了零售价格上。随着中国国内电动汽车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种价格上涨可能抑制需求增长。
随着贸易摩擦的担忧越来越大,本地生产的战略价值已经增加,因为国内生产的汽车,能够在没有高关税的情况下,以更均衡的方式竞争。同时在中国建立工厂,可以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同时带来产能的提升。
尽管最近的进展不错,但建造工厂需要时间。马斯克自己也承认,特斯拉距离在中国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还有3年的时间。
除了3年的时间等待,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财务上。
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现金流从上一季度的负2.77亿美元,已扩大到负10亿美元。截至今年5月,特斯拉未偿还债务已达94亿美元,其中12亿美元债务将于2019年到期。
基于这样的负债表,人们不得不问: 在造车之前要先建厂,但特斯拉有足够的钱吗?
在上海建一个超级工厂(Gigafactory)需要多少投资?我们可以先看看其他汽车制造商的经验。几年前,通用汽车(NYSE:GM)宣布将为在中国的5家新工厂投资140亿美元。
由于通用汽车的中国分公司是一家各投50%的合资企业,这五家工厂的单边真实成本将达到280亿美元。这意味着通用为每家工厂给定的投资额为56亿美元。况且,这些工厂不生产电池,他们只是组装汽车。换句话说,如果特斯拉打算建造既能组装汽车又能生产电池的工厂,成本会高很多。
由于特斯拉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因此一起步就至少花费数十亿美元。
对于特斯拉这种现金流还为负的公司,投资者都在关心,它所需的资金会从哪里来。
鉴于特斯拉声称其下一家工厂将生产电池和汽车。这意味着,该工厂将不可避免地比生产相同数量车辆的其他设施更大、更昂贵。
与此同时,特斯拉因其继续努力爬出其“产能困境”而陷入财务困境,这种“产能困境”,正在影响其大规模生产Model3车型。
特斯拉在以惊人的速度烧钱,摩根士丹利“多转空”的分析师亚当乔纳斯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特斯拉为了工厂的正常运营需要巨大的融资。
事实上,乔纳斯最近将特斯拉短期资本需求的预测,从25亿美元提高到30亿美元。但即使是30亿美元,也无助于改善特斯拉的资产负债表或流动性状况。要在中国投资数十亿美元,就需要大量注入新资本。
但马斯克坚持认为特斯拉不会再次进入资本市场,特斯拉将从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盈利。
尽管马斯克坚持,但特斯拉似乎不可避免地、要尽快重启其在资本市场的征程。特斯拉也可能会为在中国建立超级工厂而寻找合作伙伴或投资者。
但对于特斯拉的投资逻辑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特斯拉的到来,国产电动车的危机来了?
特斯拉现在日子虽然不好过,但作为电动车巨无霸,特斯拉对国产车依然是碾压之势。而对于国产的“比亚迪”们来说,应该是“亚历山大”了。
特斯拉一旦国产的话,他自身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技术领先,价格便宜,可以说是真正的物美价廉了。
特斯拉在上海建厂,那我们的国产车怎么办?
虽然,相比于中国品牌纯电动车,特斯拉的确是拥有品牌、做工和续航的优势,对国产品牌足以形成压迫姿态。但是,全球最优秀的新能源车企都向中国市场聚拢,这也有利于把中国市场变成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真正主战场,倒逼本土车企在新技术和新产品上更快速地迭代,危中有机,机遇更大。
本土企业要自强,就得用实力去征战市场了。在过去的这么多年我们国家保护国产汽车,但是到现在包括合资、进口车还是占据很大优势或者说是主要市场。
在2014年之后,国家支持大力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在获得了国家补贴后却没有很大的技术突破,这对于国家的汽车行业来说是一种伤害。
而现在,特斯拉以“独资”的方式进入上海,对于国产汽车是“阵痛”,但从促进国家汽车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
国产新能源汽车若真想在如此强大的对手面前占一席之地,应该会更加积极去研究对策,去应对挑战。这样的方式也很适合中国的企业。
随着特斯拉入华,也将会敦促国内自主品牌抓紧做大做强。其中,比亚迪反应最为明显。在特斯拉与上海签订备忘书的同时,比亚迪也宣布了“在美国试水电动巴士租赁市场”的消息,将向美国的城市、学校和公司提供电动巴士租赁。
与此同时,天华超净公告,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共同投资框架协议书》。宁德时代则宣布在德国图灵根埃尔福特市投资2.4亿欧元,将建成在德国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厂。
看来这次扩大“双向开放”,的确是有助于刺激行业活力的好政策。
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中国企业都有足够动力“围剿”特斯拉,甚或完成超越。
当然,特斯拉的竞争对手,不仅仅包括比亚迪,上汽等老牌国企等,还有近两年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也争相杀入汽车圈,包括威马汽车、蔚来汽车等,以及恒大接盘的乐视汽车,对标的也是特斯拉,这对于马斯克来说,应该也是不可小觑的。
在重压与机遇下,国产电动汽车会迸发出怎样的力量?
“钢铁侠”马斯克的“无畏战舰”是否会所向披靡?《融资中国》将会继续跟进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