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算作是一位读书爱好者,在这里我用“可以算作”是因为如果把这顶帽子实打实的扣在我头上会感到压力山大受之有愧。我的读书生涯开始于大学时期,相对于其他同龄人来说应该算是比较晚的了。小时候家里穷,没有条件供我读些课外书,而且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还处于文化水平较低的阶段,很少有人会重视读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57109/3769130c5594152f.jpg)
记得小时候家里唯一的一本书:《金鸟的故事》,已经十分破旧不堪了,封皮用透明胶粘了个遍。而它却是我儿时唯一的精神寄托,有空我就看,不知道总共看了多少遍,回想那时候的感觉简单又美好。我也会经常把故事讲给别的小朋友听,我讲故事大家听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同桌有一次带到学校一本《苦儿流浪记》,这或许是我平生看到的第一本小说。课间我无意翻了几页,瞬间被里面的情节所吸引了。在我多次央求的情况下,同桌同意借我几天。我回到家后做完作业就坐在院子里看起来,晚上睡觉后我仍然拿着手电在被窝里看。看了一遍不过瘾,又重新看了两遍、三遍。同桌没催我还书,我也就厚着脸皮没归还,直到期末要放假了,我才把书物归原主,那时候我已经读了六遍了。
五年级的时候,一次在集市上看到有人在摆摊卖旧书,这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立马把我吸引过去,我拼命的翻阅每一本书,直到母亲把我叫走。其中一个人的名字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就是“保尔•柯察金”,书的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回去后跟母亲说我想买那本书,母亲只有小学文化,从没听说过《钢铁》这本书,她说你想了解炼钢问你舅舅不就行啊?我当时也是哭笑不得,舅舅是在钢铁厂工作,但那本书真不是讲炼钢的。晚上父亲回到家,我跟他说了那本书,过了几天,父亲果真花了两块钱给我买了回来。我犹如沙漠里的一条鱼,看到水就拼命地喝。花了三天时间就看完了整本书,保尔,冬妮娅,丽达等人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后来我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直到最后估计看了七八遍,才仿佛喝饱了一样。保尔给我的影响太大了,等中学学会了英语,我给自己起了个英文名叫Steel,斯迪奥,翻译过来就是钢铁的意思。
儿时书籍贵如今,最美好的回忆也就是那时候。现如今,家里藏书几百册,kindle里藏书400册,手机里藏书100册,还有市立图书馆的借书证,我天天在业余时间看书,越看越觉得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乱花渐欲迷人眼,书多了,但那种有价值的感觉却不如以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