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一个故事。
在2012年之前——也就是在我开始研究数学的课堂教学之前——我是一个逻辑感很不强的人。尽管我读了一些哲学著作,喜欢做一点哲学思考,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些思考还是太感性了。
我并没有否认感性的价值——感性可以让我们触摸到只有直觉才能够触摸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帮助我们建立起了事物之间最初的、模糊的连接,它们很美,同时也富有启示性。
我想说的是,当我们想让自己的思维水平上一个台阶时,就需要借助科学概念来形成自己的思维结构——把那些直觉和日常概念纳入到科学概念的系统中去,让我们的思维、生活逐渐变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系统的理论学习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我才会建议所有有自我发展意愿的老师应该去读一两本“脚手架”式的理论书籍。借助别人的理论,更容易帮助我们建立起一种思维框架,或者说,建立一种思维模型。有了框架和模型之后,我们再去修改,做提升,就变得更加容易。
我的脚手架式的理论书籍主要有以下几本: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
听了一些小学的数学课,我意识到,严密的逻辑和有层次的思维真是非常重要,并且我很快就意识到,小学课堂,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教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不到位。因此,每一次跟老师讨论课堂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关注的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我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问题,看看他们是如何理解文本的?他们所看到的文本的逻辑是怎样的?
我现在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会有意识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有一天中午,外面下着雨,我到顶楼的一个房间去。进门后不久,我突然发现房间中间有一滩水——这个不符合常理的现象引发了我的好奇。我推测(用排除法):
是房顶漏水吗?根据之前的经验和现在的观察,房顶没有漏水;水滩的形状很圆,也不像从房顶滴下来的,排除。
是我的鞋子带来的吗?肯定不是,首先脚印不会出现这样的水滩,其次水滩旁边也没有脚印,排除。
是从什么地方溅过来的吗?有点像,但找不到源头。而且我站在水滩旁边观察了一会儿,没有发现有新的水滴进来。
后来,我观察到旁边有一条浅浅的水痕,非常直,我立马明白过来,水是我开门时从门上甩下来的。门比较旧,我开门时用的力气比较大,因此,一下子把门下角积累的雨水甩落在地上(靠近门口的地方)。随后,我再把门推得更开,因此,在更远的地方落下浅浅的水痕。
像这样的排除推理法,运用起来显得非常笨拙,但其实非常有效。或许,正是在这样的笨拙的自我训练当中,我们就逐渐提升了我们的思维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