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水湄》,仅仅这个古风悠悠充满江南水乡意境的标题,就吸引了我,何况还是出自大名鼎鼎的台湾散文家张晓风之手。
阅之,果然唇齿留香。句句如诗,情意绵绵,充满想象力,与精美的标题,相得益彰。
何为水湄?“水湄”出自诗经《诗·秦风·蒹葭》:“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指水边 、水岸、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
诗经里出来的词,总是美得不可方物。
好似水汪汪的秋波上,吊着一道细细弯弯的眉。
作者加上“也是”二字,感觉诗意更浓,融为一体,天作之合,试想,若将水湄改为水岸,或水边,简直不忍卒睹。
就像一袭水袖,若将水袖改为袖子或衣袖,意境全无,好似青衣变老生,旦角变丑角了。
标题就让我浮想联翩了好一会,就像驻足一户人家,被庭院的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所吸引,忘记此行拜访目的,只觉如此一游,便不虚此行。
待得登堂入室,更觉芬芳扑鼻。诗情画意,就在眼前。
开头段简简单单,却明明像一首诗。
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夜风。
书中的美词美句,丰富的联想,令我眼花缭乱,又绝无矫揉造作之感,因为,那样的表达与作者的心境那么贴切。
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
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
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浪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
还有下面这段长长的自言自语,作者的情感倾泻而出,与自己较着劲,极具感染力。
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然后,作者想象力爆发,驰骋在马路的车流声中,对“车如流水”进行了一番讴歌,说道:“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由此安心,想到春仍在。从哀伤叹息,到充满希望,作者用想象力让自己满血复活。在想象的世界,人可以永远年轻,永远怀抱希望,永远活在春天。
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是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响,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我们也可以为自己构建一个也是水湄的地方,一个像故乡的地方。
网友评论